那一党专政,实行中央集权行吗?更不行。上世纪80年代的实践证明,实行一党制也许可以消除部族主义,强力推行国民团结,但事实还是不断提醒人们:权力导致腐败,不受制衡的当权者不可能不去强化其个人或整个利益集团的统治地位和垄断资源的分配,而又任人唯亲、排斥异己。非洲的政局发展,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第二,没有封建制地主对佃农的税收压迫,部族社会的自由放任自然经济农耕制或渔猎方式,就不可能给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工作纪律作出准备,以及重视基础教育和知识,这同时给资本主义工业化设下故障。

第一,如上所述,资本社会引进的政党民选制,难以开出真正民主的火花,以部族为基础的政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部族意识或部族联盟之上;原始的宗派主义,依旧是互相排挤的元素,国内内部分裂问题难以解决。

基本上,中国1949年跨入社会主义,没有真正经历过资本主义,而是由旧的帝制转入“新民主主义”,一种中国人较能适应而又习惯了2000多年的一党专政体系。中国证明了只要政策调整得当,以及能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一党专政同样可以搞经济建设。

部族社会的特征

殖民宗主国之间按势力范围或妥协方式划分国家疆界的后果,是非洲国家独立后,不是同一部族被划入不同国度,就是同一国家含有诸多传统敌对的部族。这殖民分割打破了非洲大陆原有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导致国家部族结构和秩序的紊乱,无从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排他性极强的部族主义的延续,使各部族陷入对资源争夺的斗争中,在政党民选制运作下,引发了无尽的社会动乱与内战隐患。

第四,传统的部族意识只有资源该分配多少的概念,没有资本社会认为当官贪腐是违法的概念。自然,外国的援助也被列入这个资源分配的行列,这也是援助国经常无法完全按照合约条文履行工程的原因。即使工程完成后的保养问题,受援国的后续维修工作也不容易跟上,造成浪费。诚然,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团结工作也不容易,在平衡多党制、部族与部族之间的利益上,耗去他们的大部分精力。

如果说欧洲是先建立了民族国家,才进入较为民主的资本社会,部族社会不知政党政治和民主式选举的真正含义,脱离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得面对民族国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双重任务,但其部族因素和意识,对建设民族国家和民主政治明显是一个障碍。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演变的过程由原始社会开始,再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最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发展。马克思是以欧洲的社会发展经验来分阶段解析社会的演变过程,对他构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何种公有制社会,他也只能勾画出一个形象式的理想社会,至于如何具体地、理性又合理去落实运作,则没有论述。

非洲部族意识或部族主义原就根植于其传统社会结构,部族主义是极小范围的自我防卫机制,一个部族跟另一个部族不是紧张的敌对关系,就是结盟关系。虽然非洲出现过强大的伊斯兰马里帝国(1235年至1611年),在征伐中形成了大批的奴隶,也曾强制性把控制范围内的部族拉在一起,但马里帝国的崩溃与欧洲殖民化,又使非洲大陆“重新部族化”。

既然撒哈拉以南地区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还处于奴隶制和部族制的混合体,随之而来的殖民化顺水推舟把该地区安置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边缘。过了400多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者又被迫或人为地赋予独立及资本主义制度盛行的民选制。如此建立起来的国家,能真正顺利过渡到现代化的资本社会吗?答案是充满争议的。要分析今天非洲的极端贫困、内战频繁和外援无效的同时,了解部族社会的特征是有所帮助的。

第三,资本社会发展经济亟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元素欠缺。以部族为支持力的各个政党,都会尽力为本部族谋取权益以换取政治支持。这种做法损害了以能力和效率为优先的资源分配效率,以及整个行政系统的运作。

作者是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前院长

有关人类社会是否都必定按序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才进入资本社会,100多年来,学者仍然争论不休。在中国,有学者认为,按照马克思定义的封建社会制,止于秦始皇灭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这种集权制把皇权和土地所有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为了避免诸侯壮大威胁中央,皇帝册封王爵的原则是“封王不封地”,撤销了王侯征收封地土地税收的权力,而俸禄由中央拨给控制。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的重点,即非洲的进化既然跨过了封建制,那对非洲的高度贫困和外援无效又有何种阐释意义呢?没有历经封建制的社会,显然会在直接进入资本社会时出现某些缺点。

目前非洲大部分人虽名义上信仰伊斯兰或基督教,但原始拜物教元素渗透入非洲部族意识之中。因此,同属部族对神灵的崇拜,仍然建立在“神人同族”的关系之上,自己的神灵不让其他部族祭祀,于是不同宗教或社会群体之间保持着对立与不协调的局面。

而在非洲,15世纪欧洲人还未殖民以前,那里土地广袤而贫瘠、人口稀少,仍处于部族社会,大部分土地没多大的经济价值。当时的耕种者并没有锄具和犁田工具,仍以轮耕式的刀耕火种为主,人们聚族而居,仍然靠渔猎和简单的畜牧生活。部落中并无地主,各部落推举自己的酋长,作内部争端裁决和部落安全防卫的决策人。酋长也可能发展出自己的领地,但因为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局限,并不能有效地发展出地主和佃农的封建社会私有制关系。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家古迪(Jack Goody)在197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非洲科技、传统和国家》(Technology, Tradition and the State in Africa)一书中阐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从未经历封建社会。

非洲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应和其他地区无异。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粮食增加,原始社会逐步变成拥有奴隶的等级制度社会。但非洲的奴隶社会保持了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这种奴隶制可以说是奴隶制与部族社会并存的阶段,因其特殊原因,非洲的封建制迟至15世纪欧洲人殖民以前仍未展开。

如果说欧洲是先建立了民族国家,才进入较为民主的资本社会,而部族社会不知政党政治和民主式选举的真正含义,脱离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得面对民族国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双重任务,但其部族因素和意识对建设民族国家和民主政治明显是一个障碍。

非洲进化跨过封建制

这样的宗教归属虽能在同一部族内强化归属感和凝聚力,但是严重影响国民团结的障碍。这种部族“利己主义”以维护本部族既得利益为前提,不顾国家整体利益,对发展国内部族间的和谐关系异常不利,也是非洲国家长期实行集权统治的重大原因之一。

他的论点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地主掌控生产资料,出租土地给佃农劳作,佃农付租金或以劳役或收成的一定比率作为抵偿。简言之,封建社会是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体,生产几乎无剩余而只能满足家庭需要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