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猎杀苏莱曼尼事件看起来仍是特朗普凭直觉所作出的选择,主要是在国内示强,助力竞选连任。白宫似乎吃定伊朗不至为此开战,也不敢让美国过于难堪,因此并未对其它情况作出充分预判和准备。特朗普的直觉可能再次正确。但这种做法实属对美国日渐衰落的国际信用和优势力量的挥霍滥用。对国际社会而言,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国内看,也明显将选举利益置于长期战略之上。一旦出现意外,恐难以获得盟国和国内民众的有力支持。

一系列小规模、低烈度的冲突在所难免,但事态仍有望以螺旋方式逐步降级。另一个潜在风险是以色列和沙特,是否会因美国向中东调派军事力量而放弃观望,转向寻求升级事态,一则打击伊朗,二则让美军长期滞留中东。这将是美伊双方都不乐见的走向。

1月3日,美军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定点清除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美伊对抗迅速升级。

(作者是中国吉林省的文化传播公司法律顾问)

此次猎杀事件完全符合特朗普的风格:善于制造冲突和分裂,而非解决问题;善于抓牢政治基本盘,为此不惜大破大立、敢想敢干,却不屑也无力团结其它力量;善于捕捉机会,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戏剧性事件,却缺乏一以贯之的战略和必要的定力。这种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不确定性与迷惑不安,也让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乏善可陈。

伊朗最高领袖、总统和外长强硬表态,誓言将严厉报复。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等地穆斯林爆发抗议游行。4日,伊拉克境内多个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基地,及美驻伊使馆附近遭到火箭弹袭击,但未造成美方人员伤亡。伊朗和美国并互相威胁,称对方数十处目标均可能遭到袭击。国际社会呼吁各方克制,避免局势升级。目前,球仍在伊朗半场,它如何反应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此事是一连串螺旋升级对抗的新高潮,并立即造成强力冲击波。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日下挫230余点,原油、黄金等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纽约、华盛顿等地迅速加强戒备,以防不测。批评者质疑此举过于冒险,且十分短视、毫无战略性,恐引起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既然美伊都不想事态失控,沙特、以色列等国家暂时也不想借机搞事,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体面收场。伊朗长期与美国玩战争边缘游戏,按说有智慧把握火候,但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仍是一个很大风险。美伊互相威胁的同时,也与各主要国家密集通话,这有助于转递信息,减少误判和盲动。

美国显然不希望对伊朗开战,这有违既定的中东撤军战略,从选举考量也未见有利。总统特朗普称,美国的行为是防御性的,阻止了战争而非发动战争,美国不谋求伊朗政权更替。国务卿蓬佩奥等官员称,清除苏莱曼尼的原因是他正策划一次对美攻击行为,构成了即时危胁,并重申美国依然致力于降低情势升级。这些表态既是对国际国内批评的回应,也是对伊朗喊话,担心伊朗铤而走险,将美国拖入战火。

伊朗外长和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国通过瑞士向伊朗转递信件,美方甚至说,如果伊朗寻求报复,报复行动应与美方行动“相称”。若上述消息属实,更能确认美方考虑承受“恰当”的回击。

伊朗别无选择,势必采取报复措施。苏莱曼尼是革命卫队的英雄,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密切。指望伊朗默默吞下苦果是不可能的,作为政权支柱的革命卫队不会答应。但是,在美国严厉制裁之下,伊朗财政面临很大困难,前不久因降低食品、汽油补贴引发了示威,内忧外患都很深。与美国交战绝非理智选择,刺激美国改变撤军战略,加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同样不符合伊朗利益。

此次事件后,伊核问题将长期陷于困境,而朝核问题走向同样令人担忧。面对无法预测、难以信赖的白宫,有什么比最终掌握核武器更安全的办法呢?地缘政治与外交上的鲁莽,在短暂的耀武扬威后,也将产生回火效应,很快吞噬特朗普政府本来有限的内政成绩。特朗普有一句著名的竞选口号:“我们会赢”。他不大欣赏双赢。他的支持者迟早会意识到,在政治豪赌中,没有永远的赢家。

因此,伊朗在报复方式上会精心设计,既要维护国家尊严,抚慰革命卫队的悲愤与仇恨,也会极力避免与美全面开打,危及政权生存。在报复对象上,攻击美盟友恐难平复国内情绪。在地点上,选择伊拉克的可能性较大,这样能尽量避免将其他国家拖进来,尤其是以色列和沙特。以色列虽称“美国有自卫权”,但政府部长被要求不得公开发表言论,流露出不愿惹火上身的意思。沙特此前正尝试与伊朗接触,也未必情愿替美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是以,伊朗会极力避免让它们不得不卷入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