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选举结果,也彰显了加拿大真正的“国家裂痕”,并不是在法语主体的魁北克省与英语地区之间,而是在因人口多数而主导加拿大政治的东部大省为一方,与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为另一方之间的经济利益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对立。

由于西海岸卑诗省(旧译为英属哥伦比亚省)近年来涌进的大量移民冲淡了白人多数,这一传统分野有所改变,历史上喧嚣一时的“卑诗省独立运动”近来不再有人提起。但是这次大选中一边倒投向保守党的阿尔伯塔和萨斯喀彻温两省,在中央政府中毫无代表(在内阁政府制度下,部长必须是国会议员),不免又有人唱起了分离主义。

这次大选一个奇怪的结果,是主要反对党保守党获得的选票总数比例超过自由党(34.4%比33%),却未能获得更多的国会议席。这是因为加拿大采纳的是英国选区制度,而不是欧洲许多国家的比例代表制。这个现象类似于美国国会选举中,民主党获得的全国选票常常超过共和党,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国会席位的多数。

回顾历史,因为生活着大批北欧移民后代,这里曾经是北美社会主义运动和政党大本营。这一右翼趋势在白人仍然占绝大多数的安省西部和曼尼托巴省也非常明显。

加拿大大选揭晓,现任总理特鲁多虽然获得连任,但他的自由党却失去国会多数党地位。如此的少数党政府,政治权势要逊色不少,而且任期也难以长久。一旦其他政党联手,要么通过不信任提案,要么在财政预算这样的重要议案上否决执政党,马上就会触发新的大选。

这样的情况,说明加拿大通过打分制度吸收高层次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尤其是鼓励在加拿大读完四年大学的外国留学生移民,使得加拿大的新移民群体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而不会向主张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政党一边倒。

但是另一方面,这次大选按比例丢失席位最多的,是主张社会主义和高福利的新民主党。这一结果显示加拿大人虽然偏左,却并不怎么相信“大锅饭”。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移民集中的大多伦多地区和大温哥华地区,新民主党都毫无起色。这说明新移民的政治取向,并不是一味伸手要政府福利。

这里还有必要提到加拿大与美国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差别,是加拿大政治中的“金权”,远远不及美国。这次全国选举338名议会下院议员的全部公私开销,大约在数千万加元之谱,甚至还不到希拉莉首次竞选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的单方费用。

保守党获得的毕竟只是三分之一略强的选票,并不能改变加拿大是个中间偏左国家的基本事实。这是因为除了一个席位未得的右翼新党人民党,加拿大其他政党的政治态度都比自由党更加左翼。大选期间的全国民调显示:加拿大人民头号关心的是全民医保,其次是气候变化,再后才是民生、税收等。这样的先后次序明显代表了一个偏左的选民集体。

总的说来,这次大选的结果说明,加拿大上个世纪的自由党“一党半专政”老传统还是余音未了。另外,当年老特鲁多政府开始的多元文化政策下,引进的大量非白人移民,在相当程度上掩饰了加拿大与欧美其他工业化国家类似的民粹主义趋势。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华为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一案,是否影响到这次大选?在华人集聚的大多伦多地区,自由党的选情仍然强劲。但是在另一华人众多的卑诗省,自由党的选票有明显下降。因为大量来自香港的移民,加拿大华人的政治取向,除了孟晚舟案之外,还受到香港动乱的深刻影响。

例如,加拿大的“铁锈地带”主要是在安大略省。但是安省是新移民人口最多的省份,无形中掩盖了蓝领白人转向右翼的倾向。但是这一点在中西部的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就非常明显:自由党这次在这两省一席未得,几乎是保守党清一色天下(只有新民主党在阿尔伯塔省获得一席)。

没有具体的投票数据,很难判别孟案的影响因素。但是我曾经提到,小特鲁多因为兰万灵公司案干预司法独立的政治丑闻,被普遍认为是这次自由党失去国会多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拒绝特鲁多干预而被赶出自由党的前司法部长王州迪,这次大选中作为独立人士顺利连任,打败一位强势的自由党候选人,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