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在欧盟方面,坚持要求“爱尔兰后撑”,首先当然是爱尔兰共和国朝野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爱尔兰岛内恢复一条“硬边界”的巨大政治风险,十分可能再次触发北爱尔兰的族群暴力冲突,影响整个欧洲。

北爱暴力内乱后来不仅扩展到英国本土和爱尔兰共和国,进而蔓延到欧洲大陆,加上美国爱尔兰后裔的卷入,成为西方世界迟迟不愈的一大内伤。在美国和欧盟共同干预下,直到1998年才达成《耶稣受难日协议》,逐渐结束这场暴力冲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英国和爱尔兰同时加入欧盟,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成员,在心理上减少了对爱尔兰全岛分裂的怨恨。此后爱尔兰岛内“硬边界”的消除,极大地帮助了爱尔兰和平进程。

在今天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浪潮下,人们或许已经忘记,现代意义下的恐怖主义,其实许多首先出现在北爱尔兰。所谓爱尔兰共和军,是刺杀和恐怖爆炸的老手。英女王夫婿菲利普的舅舅蒙巴顿勋爵是最著名的牺牲者,连铁娘子撒切尔都险些死于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

这里的backstop一词不容易翻译。它的原意是“在后方的支持或增援”。例如在棒球比赛中,backstop可以指捕手,也可以指本垒后方防止球飞到场外的屏网。用在脱欧谈判中,指的是从英国完成脱欧后,保证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之间目前的人员物资自由来往状况,而不会产生“硬边界”。新华社把backstop翻译为“备份条款”,有点过分诠释,还不如直译为“后撑”简单。

可以想象,一旦英国脱欧后不顾“爱尔兰后撑”,会对2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爱尔兰和平进程造成何种伤害。经济影响不计,在爱尔兰人心目中,已经形同一体的爱尔兰全岛又被硬生生撕裂。北爱暴力冲突是否会死灰复燃,谁也无法逆料。

对于坚定的脱欧派而言,保证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之间的自由边界,意味着被迫留在欧盟单一市场之内,使得英国无法采取独立商贸政策,脱欧等于白脱,所以坚决反对这一“爱尔兰后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是英国脱欧的一大推手,英国脱欧派也把失去欧洲市场的补偿寄托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上。殊不知当年北爱武装动乱旷日持久30多年,关键原因是美国爱尔兰后裔的支持,成为爱尔兰共和军军火和其他开支的首要财源。

在《耶稣受难日协议》下,英国保留了北爱主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国通过多种双边委员会,对北爱事务获得了相当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硬边界”消失后,在欧盟架构下,爱尔兰全岛形同一体。直通连接双方的公路超过200条,人员和货物完全自由往来。许多人每天住在一个国家,上班到另一个国家。下班后在两国之间聚友访亲的不计其数。

即便在和平协议签订多年之后,据《爱尔兰时报》报道,2014年新芬党(常常被看成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臂膀)领袖亚当斯(Gerry Adams)出席纽约“美国新芬党之友”召集的一场聚餐会,就筹集到35万美元。一旦脱欧而没有了“爱尔兰后撑”,这些捐款的去向用途,怕不是今天脱欧派愿意预见的了。

英国首相约翰逊采取非常手段,要求女王让国会休会,以便实施强行脱欧,引起巨大争议,甚至会触发宪政危机。特雷莎·梅政府谈判达成的脱欧协议屡次遭国会否决,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这里的关键障碍,便是所谓的“爱尔兰后撑”问题,英语原文是Irish backstop。

这里牵涉到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的伤心史,英国政府当时见死不救,还继续从爱尔兰输出粮食,造成爱尔兰饿殍遍地,大批饥民被迫逃亡新大陆。这些爱尔兰移民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从美国各地每年纪念爱尔兰国庆节的圣帕特里克节大游行,便可以体会他们的巨大影响。许多爱尔兰后裔继续对祖辈故国抱有深情,成为爱尔兰共和军的坚定支持者,这一说法有大量的调查资料证据。

爱尔兰岛原本是凯尔特爱尔兰人的家园。在英国吞并爱尔兰岛后,通过几百年的“民族清洗”,在北爱尔兰引进了大量的苏格兰新教徒和其他非天主教人口。在爱尔兰人通过长年奋斗,终于独立建国时,伦敦凭借北爱新教徒的“多数人口意愿”,硬把爱尔兰岛一分为二。统一爱尔兰全岛成为大多数爱尔兰人的愿望,加上北爱处于少数的天主教爱尔兰人长期遭受歧视压迫,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引发了族群暴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