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拖待变:譬如香港社会目前的局面,针对市民普遍反对“引渡条例”的情况,特区政府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又拒绝彻底改正既定立场和方针。这也造成民间的抗议浪潮难以平息,此起彼伏,双方由此形成目前的恶性对抗僵局。政府可能指望时间能把抗议活动拖累拖垮,但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港府“死要面子活受罪”,实际上还是体制职能只须向上负责,却不必向下负责所致。

中国和法国,都是烹饪文化大国,技艺和传承都底蕴深厚。由此延申到治国理念和管理哲学,乃推崇包容、中和、调理、尊重规律、不失偏颇的风格和精神。美味佳肴的本色,难道不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应有本色吗?

武力镇压:遇到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在现场布置相当规模的警力,以防和平示威演化成过激行为或暴力失控,绝对有必要,也等于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合法权利和诉求,并为理性沟通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尽量争取时间和空间。但也有狭隘极端的权力思维,错将民众视为敌人,认为必须完全靠武力或所谓“雷霆手段”,才能解决抗议示威问题。这样可能一时控制局面,但却将矛盾和敌意深层固化,最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比比皆是。

在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形势激烈变幻动荡的历史关头,重温老子的深刻教诲和智慧,应别具特殊意义,即如何处变不惊,实事求是,有效化解纠纷。譬如说有的政府“不小心”出台了一个不得民心的政策,把许多百姓都折腾到大街上游行抗议去了。这时候该怎么办?无非是三种选择。

降温灭火:譬如法国为应对自去年11月份起爆发的所谓“黄背心抗议浪潮”,政府出台了系列正面回应,如撤回“汽油税”,将最低薪资增加100欧元,并暂缓提升电费税率,举办全国大讨论,等等。目前各项举措已颇见成效,法国总体社会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政府权威和领导人的声望并未受到多少损害。

有人会说,对民众的诉求也要具体分析。总不能今天民众让政府向东,明天又催向西,那政府岂不是疲于奔命? 不错,现代社会政府尤其应该分清民意与民粹的区别。对民意要尊重倾听,而对民粹则要引导督理。一个正常公民,上街游行抗议的举动应属于非常态,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花钱请人去游行抗议,搞到几十甚至几百人有可能,其抗议动机可以商榷。但如果有成千上万人都上街,那是请不来的。其中所欲传达的民意诉求,就不能不重视,不能不细察了。

中国大哲学家老子在其名著《道德经》第六十章里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意思为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要用“道”治理天下,不能靠装神弄鬼。

值得指出的是,法国政府一开始也是立场强硬僵化,甚至有指责是俄罗斯在背后煽动“黄背心运动”,即所谓“外国势力介入干涉”。现在回头看,颇有些贻笑大方。

而煎烹小鱼有什么讲究呢?就是要中和平衡,不宜用料过猛,不要频繁乱折腾,那样就会破坏鱼鲜,把整鱼弄成碎片了。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就能做到治国有方,就是“得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善于体察和把握操作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教条胡来。材料、火候、节奏、色味香等等都需要兼顾,才能做出一盘大家都满意的大菜来。毕竟,智者老子没说“治大国,如水墨画”,可以随意无羁挥洒。水墨画出来以后挂在那里,供大家观摩评点。而饭菜做出来是吃的,更会面对众口难调的局面和挑战,一旦不好吃就会遭遇反弹。如果遇到夹生饭或食物中毒,那问题及后果就更严重了。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