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如此这般的运作规律,注定得不断想方设法刺激消费,于是就出现了消费主义。人们拼命的赚钱,也拼命的消费,社会的奢华与浪费之风越来越盛。我们的各种大小饮食店、餐馆、超市、商场等,每天都有数以吨计无法销售而丢弃的食物。很多人也养成了饮食过量的坏习惯,因而出现了各种“富贵病”。有人说,政府现在连糖尿病这样的小事也关注,其实这是大事,我们不妨关注一下政府每年的医疗开支的不断飙升。

环保组织就指责阿里巴巴和其他电商煽动人们的欲望,导致过度的消费,也造成极大的浪费,包括制造堆积如山的垃圾。他们说,去年一天内就制造了13万吨的包装垃圾,而这些垃圾只有10%是可以再循环的。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纪录的单天购物量了。从难以想象的交易额,可见人们疯狂购物的程度。“双十一节”始于2009年,开始时还不怎么地,但之后就像滚雪球一样,每年越滚越大,年年破纪录,双位数增长。购物热不仅遍及全中国,也日渐扩大到海外,成了全球最大的购物活动。

从市场经济运作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好事,因为市场靠的是消费,消费越大,需求就越大,自然刺激生产和供应,商家也才有生意可做。中国现在有颇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有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刺激内需是对策之一。此外,当然也必须设法增加出口。

人类无节制的消费,必然导致对地球资源的滥用,人类拼命开发各种天然资源,如石油、铁矿、铜矿、金矿、铝矿、稀土等,现代挖掘机像庞然怪物,可以在顷刻间就在地表挖出一个又一个的巨坑,地球的矿藏迅速被人类消耗,森林不断被砍伐,人类时时刻刻在制造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污染环境,也使气候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经济学中的发展到底可否持续,能否永续,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但为什么会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呢?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弊端之一,很难做到供需的平衡。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就必须设法刺激市场的买气,鼓励人们消费,以免出现滞缓现象。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制造买气,也就是设法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比如从普通商品或日需品扩大提升到各种奢侈品,再者是通过各种营销技巧如折扣、优惠等,使人们购买远超过生活所需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会再度想起1973年出版的一本书《小是美妙的》(Small is Beautiful)。这是已故经济学者舒马克(E. F. Schumacher)的著作。舒马克在1950年代曾担任缅甸总理的经济顾问,他提出了“佛教经济学”的概念。缅甸是个佛教国家,而舒马克对缅甸的认识和研究,也让他有了“佛教经济学”这一思想结晶。

但如此“网上血拼”的结果,必然也叫不少消费者荷包大出血,甚至开支出超。至于所买的东西,固然比平时便宜一些,但却未必都是有需要或实用的,所购买的东西远远超过必要和需要,这是过度的消费,其结果也必然造成诸多的浪费。

今年的“双十一节”(中国人又称光棍节),中国电商阿里巴巴的全天交易额再创高峰,全天总额达到1683亿元人民币,大约相等于346亿新元(或254亿美元),比去年的纪录(1207亿元人民币)超出39%。新闻报道说,这等于文莱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14亿美元)的两倍有余。

资本主义和市场主义推动的是物质主义,一直在加深人们的欲壑,而我们知道,欲壑难填,因为它是个无底洞。而佛教更注重人们身心的修养,精神的净化,因此必须节制贪嗔痴,懂得知足,不盲目地追求满足各种物欲,无端挥霍,当然更不可浪费。对地球上的人类来说,这显然是一种更可持续的生存发展理念。

在这种网购大潮的刺激下,本地网购热度也开始飙升了,各主要网购平台都表示,今年的交易额估计会比去年增加两倍至四倍。显然,此跟风式的购物风方兴未艾,而被卷入大潮的并非只是孤独的单身者。电商推出的各种销售招数如特价、优惠券等刺激了许多人的购买欲,大家一冲动起来,什么都抛诸脑后,加入了疯狂的盲流。电商都笑得合不拢嘴。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今天,人类开始醒觉,气候变化,天然资源逐渐枯竭,如果我们还一直盲目地滥用资源,不讲究可持续性的发展,必将尝到可怕的苦果,我们必须大力研发可再生能源,更落力保护大自然,更有意识地节制欲望,抑制不必要的消费,尤其是跟风式的消费。在这个消费主义高涨的时刻,佛教经济学可以作为一盏指路明灯,引领我们回归生活的正道。

网购并非始于阿里巴巴,但我们看到,有13亿人口的中国,消费者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那种铺天盖地、汹涌澎拜的程度,委实不是仅有两三亿人口的国家可以望其项背的。但我们必须稍停一下,想想这种越来越大且有失控之势的网购大潮的出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舒马克在1977年不幸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因此没来得及更有系统和深入地开展“佛教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但我们知道,他提出的这一经济学理念,是基于佛陀所教导的八正道之一的“正命”。所谓正命,狭义而言是正当的职业,但也可以广义理解为正确的生活方式,从现代人的眼光看,也可以延伸到正确的经济模式,寻求“中道”,爱护生命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