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性疾病不但要针对根本原因,也要和对象的工作及生活的群体合作,通过群体的力量来影响及改变需要协助的个体。卫生部应积极与全国职工总会和人民协会密切配合,深入腹地,把个人健康管理订为这些机构里的常设工作项目;否则,在外围或社交媒体贴海报、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以教育水平为分析变数,就很有可能看到因保健观念不同,所吸收的保健资讯质量、饮食习惯、生活作息方式、工作形态和收入局限种种因素,造成疾病罹患率差异的情况。这些相关因子,都可成为卫生部针对性介入及量身订做健康教育项目的素材,进而抑制疾病的盛行。

今年2月中,卫生部长颜金勇在回答议员贝理安询问时披露,中学教育程度以下的国民,无论男女,相较于中学以上的,有更高的慢性疾病罹患率。以男性为例,糖尿病的罹患率是1.7倍、高血压是1.2倍、高胆固醇是1.2倍。庆幸的是,他们的医疗保障及治疗结果相仿。我希望就这个课题的探讨,不要以医疗保障及治疗结果相仿为结论。

预防胜于治疗是保健的硬道理。既然已经看到慢性病罹患率在不同的群体里有显著差异,就要深入探讨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治疗和医疗系统是最后一道防线。没病的人染病了,到了医疗系统里,就会变成成本。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王道。卫生部在最后一道防线还没失守之前,急须倾全国之力压平慢性病涨幅的曲线。

一些对健康不良的恶习,例如吸烟,在低教育的群体里是偏高的。要改变慢性疾病增长的趋势,有效降低吸烟率是办法之一。

可是单靠医疗保障及治疗,无法减缓慢性病及并发症增加的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2016年保守推算,我国2010年糖尿病的经济成本就已达7.87亿美元(约10.4亿新元)。以疾病增加的趋势推算,到了2050年,将达到沉重的18.67亿美元(约24.66亿新元)。

慢性病无法根治,一旦患上,将伴随一生。以个人的苦难来看,无病远胜于有得医。以整个医疗体系来看,慢性病及其所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势必构成庞大、长远及滚雪球般的医疗支出。其实,这个时代已来临。终身护保计划(CareShield Life)的推出及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保费的猛涨,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