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考试分数必定会有学习压力。以减轻或转移学习压力为出发点改善制度,会否进一步削弱学生追求高阶学术水平的意愿,就有待证明。不过,从身边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与改变的反馈,一种新的学习思维似乎正在形成。

多年来,教育部顺应民意,刻意低调处理积分问题,少吹捧学位、多鼓励终身学习。学校不再突出学术成就,改推崇在逆境中向上的学子,更让人感觉追求学术出色是过时的思想。这种改变甚至让不少有专业背景的父母“开始觉醒”,不再鼓励孩子从事如工程师、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等传统行业。

华为公司近年因中美贸易战而深受其害,总裁任正非因芯片硬技术长期依赖美国而被掐脖子一事,感叹科技人才不是投钱就能快速解决的问题。要根本解决科研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大学必须加大力度培养数理本科人才,迎头赶上才行。这个硬道理一针见血点破大国如中国,在吸引年轻人钻研尖端知识也面对困难,不容忽视。经济发展局明年将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计划,不正是希望能在短时间里,吸引世界高端科技人材移民吗?

长远下去,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愿意花长时间学医做研究的人少了,那2030年本地多增添的几所大型医院,恐怕又将人手短缺了。社会老龄化问题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从2021年起,教育部将改而使用积分等级(Achievement Level,简称AL),来减少学生争取每一分的压力。其中,基础水平科目将简化内容,让觉得普通水平(Standard level)科目太困难的学生多一个选择。这个新制度肯定是教育部经过慎重考虑,因应时势而做的决定。

先是读到常去的宏茂桥大众书局关闭了,又读到小六会考明年将落实新积分制度,然后是中美贸易战令中国芯片科技业尝到掐脖子的锥心之痛,再来是2030年勿洛北将迎来一所新的大型医院。

大众书局曾经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购买辅助教材,做小六备考最后冲刺的地方。总裁周曾锷曾笑言,辅助教材很受欢迎,是镇店之宝。如今人去楼空,盛况不复,落得关门大吉。难道是教育部为减少学生过度竞争和压力,而于2016年宣布改革小六会考积分制度已经奏效?

以金钱回报选择职业的现象,其实不只是本地学子面对的问题,许多先进国也面对数理工科生短缺的困境。有一项对泰囯年轻学生所做的调查就反映,选择从商和服务业的学生以大比率占多数,鲜少对医学、法律、工程有兴趣。

老一辈对教育相对传统执着,相信优异成绩代表做学问认真,才有机会进最好的大学科系。因此,辅助教材、补习班大行其道。反观现代年轻父母,似乎比年长一辈轻松许多,不再迷信学术成绩优异,进好大学就会前途无量。这种开放的思想,或许与近代科技企业革命,造成许多传统职业被淘汰有关。一些曾被认为是玩物丧志的事物,如电动竞技、直播网红、虚拟游戏开发等新兴职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加速改变许多父母的想法。他们不再(也无法)一味要求孩子走老派传统职业。

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固然马虎不得,但要从根本改变人们对学习与觅职的思考模式,恐怕更具挑战。

最近读了几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又似有联系的新闻,而有点小困扰。

年轻父母开始认为,从事传统专业既耗时耗费金钱,经济効益也低;加上专业行规监督非常严格,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更令这些行业渐失光彩。以学医为例,学习期加合约长达10多年,学贷高、超时工作多,还得经过几十年数不尽的考试评定,才能成为专科医生。这就难怪有个在银行当高管的女性朋友,把几个孩子都往银行业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