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学习与应用,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多元种族的环境促使我们开口就是英语,公共机构、学校、银行、医院、私人企业多以英语沟通,各类文件、年度报表、账单、宣传单、电邮等也以英文为主。不管接受与否,这是现实潮流,我们无法扭转。
当我们发现公共标语、告示牌、宣传单、节庆祝语等等,又有错别字或用词不当时,谴责之余也要给予提点,更正之余也要一起找出问题。在哀叹语文水平低落的同时,大家秉持不推脱、不放弃、不消极的心态,同心协力为华文把好关。
在经济、科技、商业挂帅的时代,语文沦为辅助工具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够做的,是想方设法更广泛地使用华文。我们不应将华文摆在高高的殿堂上。语文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不应成为权威和草根的距离。华文除了能登大雅之堂,也能普及于民间。民间若写错了字、用错了词,怎么办?那就有劳专人指点,道歉并更正。学习与使用语文不能怕错,最怕不用,不用则退步,多用才能进步。
上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统一教育源流,英文作为所有学校的第一语文,成为教学媒介语。在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的推动下,英文日愈重要,华文日渐式微;80年代开始入学的国人,接触中文的机会越来越少,中文水平也开始下滑。
到了今天,多数人变得更务实和功利,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和前途;文化的传承已成为次要,只有从事文学和文化的专人学者,才致力于维护华文水平。政府一方面希望国人有高超的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又希望国人的华文能得心应手,不仅能捍卫中华文化传统,还能继续发扬光大。
以前我们喜欢阅读厚厚的书,喜欢阅读长长的文章,咀嚼推敲晦涩深奥的词句。现在的新一代喜欢浏览社交媒体,喜欢阅读简短的文章,喜欢图片多于文字、喜欢视频多于文章。语文水平每况愈下,已经不是单单华文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各种语文都面临的困境。
这一阵子,由于一些官方标语和公共告示出现错别字,加上节庆装饰祝语,出现有违约定俗成的词句,大家对本地的中文水平纷纷提出质疑。
要培养双语人才不是做不到,而是只能做到小众,无法做到大众。多数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以掌握和精通一种语言为主,能掌握和精通多种语言的人只是少数。国人在学校只上一科华文,节数不多,如果家庭背景不以华语沟通,在缺乏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要掌握流利的华语,并且在阅读和书写方面毫不费力,其实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