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就是,现在我们的部长只要是在适当的场合,都尝试用母语与公众沟通交流。这种示范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这向公众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母语是重要的生活语言,而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一个科目。

《我们的母语》作者担心,岛国上的华文华语会消失吗?我们的母语会不会变成新加坡式的英语呢?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特别是在这个越来越疯狂的世界,在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母语问题更须要认真思考,并严肃对待。

如果他人都奋起直追,而我们依然原地踏步,我们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因此,笔者不太担心岛国的华文华语会消失;真正担心的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双语,曾经是国人在国际交往和贸易中的一个巨大优势。现在,这种优势正逐渐消失,甚至可能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原因很简单,随着中国的崛起,华文华语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地学习华文华语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家庭,则直接将孩子送到中国,进行所谓“沉浸式”学习,或者高薪聘请补习教师,对孩子进行早期华文华语训练。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他们的后代能够掌握纯正流利的华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面簿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女儿,都是很好的例子;已经在岛国定居的美国投资家罗杰斯的两个女儿,更是登上中国央视春晚,而且以一口纯正流利的华语征服了上亿观众。

虽然现在新加坡英语处于强势地位,相对而言,人们的英语程度普遍比母语高一些,但是只要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不变,岛国的华文华语就不会消失,因为这关系到族群的生存、延续和开枝散叶。正如李光耀所说:“即使千年万代我也绝对不会变成英国人,我的内心也没有西方的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

因此,新加坡的母语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保留和传承下去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我们的水平,如何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我们本来所具有的优势。

语言永远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学习母语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使命不是外加的,而是内在的,是传统的一脉相承。

为了避免争议,本文的母语指的是华族的族群语——华语。

拜读了《我们的母语》一文(2020年6月26日《联合早报·交流站》),感慨颇多,不妨再说几句。

建国总理李光耀说过:“我们要保留母语,有好几个因素。我想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是自尊的问题。你必须有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是有必要的,接下来才是经济价值。”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可说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族群,如果失去自己的母语,就失去了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失去了文化的灵魂,就成了无根漂泊的浮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