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主动有序进入新常态。这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正确地说,必然有一个过程,让以上受到冲击的社会各个层面,最终能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和心态,“渡河”到达对岸。
现在大多数国家认为,大流行过后的社会,在某些方面很可能不复原来的情况。这么一来,国家社会面对疫情后的新常态时,也必然要准备面对中长期的不确定性,否则就不是新常态了。而受到冲击的不只是各行各业,也包括劳动力、教育、医疗、家庭等。
三,中小企业对转型政策的高度信任和积极参与;
对执政团队来说,有序进入新常态的几个大考量是:
一,针对我国经济转型计划的调整,以及确保顺畅执行;
二,劳动人口的有效调配与确保国人的就业机会;
四,可持续且实事求是的预算支出。
李显龙总理最近不断提到全民务必面对和接受新常态,这正是新加坡持续前进发展的新核心价值。
我国这一次所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大流行所带来的恐惧、生活不便和经济困境。其实,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来看,也是国民必须面对的重要“思维转折点”。当第四代领导班子在不远的将来全面接班时,新加坡也已进入“新常态”。旧的思维尤其是“群体思维”(Group Think),加上群体被动心态,不但无法促进推动新发展方向,更是可能导致迷失方向的因素之一。
在软件方面,除了政府一直在主导国家发展新思路之外,在这重要转折点,也要改变向来被动的人民。在后疫情时代,国民必须能更主动地去接受改变,而不是一贯地等待政府去思考、应变和推动。长期下来,这形成羊群效应和墨守成规,而不愿意接受新常态。一旦形成对新常态的普遍抗拒,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将造成巨大问题。因此,全民主动有序进入新常态,是对接下来政策的关键配合。
前路虽然会有不确定性,但从理性上来说,一个社会若没有深刻反思,就不可能持续进步;就意味着群体更愿意承认失败结果和诉苦;也意味着群体性的自我否定。这可是一个阻碍前进发展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