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工部长陈振声2月10日与中华总商会部分会员闭门对话,其中一段长达25分钟的录音,刚开始在网上流传时,网民的直观反应是予以批评。比起平日在公众视线里发表谈话时的工整句式和谨慎用词,陈振声在闭门场合“露出本色”,使用新加坡式英语,用词上也几乎不拘泥,指跑到超市囤货的国人是“白痴”,行为也很“下衰”(福建话,丢脸)。如此“出言不逊”,被部分网民形容为“粗俗”。

愚人之渡

无论是什么因素,此前形象未尽鲜明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因这次泄露事件而在民众印象中更“有血有肉”,可谓塞翁失马。诚然,认为陈振声在谈话中应展现更多谦卑,不应过多戏谑的大有人在,而这些确实都是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次事件也说明,学会如何褪去政治正确色彩,未尝不是一种政治加分。

不过舆论很快就出现另一种观点,认为难得部长没有避忌,坦率向社群解释政府在口罩存货上的考量,及对于滥用口罩和囤货等行为的看法。一些人更觉得,这样的语言更接地气,让民众更容易明白政府所要传达的信息。

另一位在这次录音外泄事件上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国会议长陈川仁。面对网友把他误认为陈振声,陈川仁幽默回应,并多次巧妙利用流行网络用词,草根的一面也让他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

这份真我,才能让民众产生共鸣,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政治领导人所说的话。民众要看到的是人物色彩、价值观和个性,只有把这些特质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才能让人相信这个人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yznam@sph.com.sg)

其实陈振声谈话的内容,跟之前政府反复公开强调的信息无异,即有必要才使用口罩,不然再多的库存也可能在弹指间耗尽;一些地区口罩库存告急的例子,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至于疯狂扫货囤货的现象,背后更是有着贸易和价格谈判策略的重大干系。

巧的是,陈振声和陈川仁从政前都是陆军的高级将领。虽然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但他们习惯性以“接地气”的方式与人交流,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受陆军部队中经常须向最底层士兵喊话、鼓舞士气的部队文化所熏陶。

憨厚就憨厚,是怒汉就是怒汉,英语半桶水就半桶水,举止像“臭阿明”就“臭阿明”。人人社会化程度高的今天,颇有天赋之士可能善于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自如,但再怎么切换,最终能让人信服的,莫过于“真”字。

同样的信息,为什么通过公开和泄露管道传出来,效果却截然不同?倒不是因为陈振声大量使用新加坡式英语或本地俚语,而是因为有些政治人物在发言时试图加些富有本地色彩的“啦”“咯”“咧”,到头来适得其反。重点在于,民众在录音中听到了部长的“真我”,而不是面对镜头时重复着已经“消过毒”、政治正确的官方说词,或是把念稿当作文章朗诵比赛。

不知道泄露部长在闭门对话会上谈话录音的人是何用意,但相当肯定的是,这次外泄不但没有像国外泄露事件那样,削弱了政府的威信,反而起到加分作用,让国人看到国家领导人不一样的一面。一些国人可能还经由这次事件,对领导人有了初次或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