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会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可说是苏联体制从辉煌走向毁灭的缩影。苏联科学家必须掌握最复杂的物理理论和科技,才能开发应用核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技术是苏联独立开发的,证明苏联科学家确实有过人的能力。与此同样道理的还有发射载人太空船进入宇宙,苏联的太空科技还一度领先美国。这些例子体现了苏联的先进性。
国际漫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可能是苏联解体的序幕,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如何,历史已经证明,共产集权体制不可持续,其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戈尔巴乔夫1996年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中说,清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花费让苏联破产。戈氏政府对事故的隐瞒处理,也与他所推行的改革开放背道而驰。苏联面对政治困境、经济崩溃、社会信心等种种问题,加盟国对于戈氏和苏联体制能否改革失去信心,乌克兰等国在1991年退出,苏联瓦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于1970年,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以满足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联西南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被誉为苏联“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苏联解体各种机密文件解密后,世人才知道它存在种种问题,所以可说是注定要发生灾难的。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的无知、操作人员的松懈和决策者的特意隐瞒。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nghk@sph.com.sg)
苏联解体,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归咎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然,苏联模式发展到后期难以为继是不争事实,所以属开明派的戈氏在1985年上台后即推行苏联版的“改革(perestroika)开放(glasnost)”。但他的改革开放遇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核电站管理层选择瞒骗中央政府;即便是戈氏政府,也没有第一时间向受灾最严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欧洲各国通报灾情。
然而,苏联的计划经济违背人性和市场原理,发展到一个地步难免要来到瓶颈。计划经济不认可创造力,人们渐渐失去创新动力,腐败和寻租问题丛生,经济无法维持增长。苏联原本靠石油出口维持经济,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财政陷入困境,经济增长停滞,加上与美国的争霸,国力虚耗。体制的种种破洞,使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存在种种问题,包括设备和材料短缺、人员训练不足导致士气低落、设计和设备有缺陷、不实际的建筑期限、建筑标准松懈等。因此,苏联政府从一开始就无法建造一座安全可靠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它会走向灾难性结局可说是必然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让人看到,人类在核能面前的微小和无能为力。尽管核能至今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环保的能源,但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掌控核能,一旦出事,局势的演变很可能超出我们的控制能力。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但大地震及海啸导致当初制定的所有应急预案完全失效。人类发展核能,再怎么小心翼翼,总有难以逆料的天灾人祸打翻全盘计划,轻则死人,重则亡国。
最近HBO频道播放的迷你剧集《切尔诺贝利》,以近乎纪录片的细腻手法,呈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的发生、后续拯救和调查过程。核反应堆爆炸后笔直射向空中的诡异蓝光、无知居民在辐射尘中观看核电站火势、不愿面对事实的核电站人员对反应堆已然爆炸的证据视而不见、消防员毫无防护地暴露在致命放射中抢救、各级政府作出掩盖事故的决策、专家对事故处理的力不从心等等,让观众宛如亲身经历了一场糟得不能再糟的核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