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和勤洗手仍然是抗疫的不二法门。据中国媒体报道,天津市疾控中心在追踪两起疫情后发现,有冷库工人因捡起受病毒污染的肉类食品而受感染;另外,有人不戴口罩在小区电梯内咳嗽和打喷嚏,约两分钟后有人进入电梯即受感染,显示病毒通过空气、电梯按钮、门把手等传染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更说明戴好口罩和保持双手卫生的重要性。
冠病疫情去年底在中国武汉暴发以来,我国在今年1月23日首次出现境外输入病例,4月7日实施病毒阻断措施后,输入型病例和社区病例开始减少。6月2日第一阶段解封和6月19日第二阶段解封后,社区传染小幅上升,但都得到控制,7月底以后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在疫情初暴发阶段,由于没有控制好客工宿舍的居住环境,以致从4月开始疫情大暴发,所幸检疫措施及时控制住情况。从马来西亚沙巴州选举后出现第二波疫情来看,我国病例数在7月大选后没有出现大幅反弹,显示我国的管控措施有效,是值得欣慰的。
全球疫情依然严峻,有超过6000万人染病,140多万人死亡,我国目前每天依然新增数起到10多起输入型病例,加上无症状感染者进入社区的可能性,另一波社区传染的风险确实存在。但追求“零纪录”不应该是最终目的,而只是过程和手段。经济必须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继续启动,守株待兔表面看似安全,实则潜藏更大危机。
从我国经验得到的教训是,控制疫情没有捷径,必须将管控措施落到实处,沉着有耐心地阻断病毒传播链,治好每一个感染病例。我们能够持续超过一个潜伏周期“保零”,可能社区中的确不再有病例,也可能只是一些轻微或无症状病例未被发现。一些国人对连续15天“保零纪录”被打破感到失落,其实我们只要追求疫情长期可控,个人做好卫生习惯,以平常心适应新常态即可。
我们不应追求社区病例长时间“保零”,而应该管控风险推进经济复苏。正如贸工部长陈振声前天所言,我们不像很多国家,关闭锁国不是个选项,因为我们没有庞大的本地人口或国内市场去支撑我们的旅游领域。我们不能隔绝所有风险,唯一的出路应该是管控好风险,逐步推动边境开放和振兴经济。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残酷的生存硬道理是,在病例数和生计之间求取平衡。我们要追求的应该是更好的疫情管控,尤其是更快速及时的病例追踪和病毒阻断。随着“合力追踪”应用和携手防疫器的更广泛使用,我们要能够在病例演变成感染群之前掐灭苗头。
港韩日的经验显示,过早、过度放松安全距离管理措施,极有可能引发另一波社区传染;其中,集体社交活动、夜间娱乐场所等是传播的高风险时刻和环境。本地近来的违例群集情况有所增加,随着防疫疲劳的出现,加上年底至明年初的一系列佳节,可能都会成为病毒扩散的机会。
我国可能出现新一波病例反弹吗?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西兰、香港、韩国、日本、中国等的经验吸取教训。输入型病例造成另一波社区传染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新西兰就出现过这种情况。那些在登机前或在飞机上感染的人,可能在完成居家通知后的检测呈阴性,但进入社区后发病。此外,现有的冠病检测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2020年11月27日
我国经历连续15天没有本土传播冠病病例后,昨天新增一起社区病例。虽然我们的社区传染零纪录没能持续更长时间,但能够超过一个14天病毒潜伏周期,加上感染群名单在11月25日清零,使得我国自2月3日以来首次没有活跃感染群,还是说明我国在对抗冠病疫情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必须认清的生存硬道理是,这个成果得来不易,须谨慎维护,不能过度放松,忘了该做好的个人习惯,但社区传染“保零”绝非我们应追求的目标,而应审慎推进经济振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