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57公斤
陈琬静自小就想成为职业剑士,17岁的她似乎已走上正轨,本地的击剑成绩也在不断创新高,不过她不急着放下学业,接下来希望可以出国念书,一边在当地精进击剑技术。
2019年是新加坡女子花剑团队取得大突破的一年,她们在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花剑团体赛中接连击败韩国与日本,勇夺新加坡史上首枚花剑亚青赛金牌。接着花剑女团再接再厉于东南亚运动会再下一城,击败越南夺金。
兴趣:看韩剧
接触击剑,是受哥哥影响。陈威宇大陈琬静七岁,也是一名剑士。陈琬静从小随父母到处看哥哥比赛,也兴致勃勃想学击剑,七岁的时候央求妈妈,但母亲觉得她还太小,不过一年后拗不过女儿,终于让她学习。
无法正常受训与比赛的日子,也是自我反省的最好时机。陈琬静说:“我想这也是一段很好的空档,让我们审视自己的错误,花多点时间改正一些平时忽略的东西……比如我脚法上的一些坏习惯,或是我的手,或体能,甚至是健康方面。”这种感触无关项目,几乎每个运动员都异口同声,本系列的羽毛球小将许妤欣也说过类似的话,与其盲目的比赛,不如趁这段时间改掉一些坏习惯。
哥哥是启蒙者也是木桩人
陈琬静目前就读于莱佛士书院,想必课业繁忙,谈到如何达致平衡,她把功劳都归给老师和同学,重复了好几次,“我真的很幸运”,因为老师总会主动帮她补课,同学也会借她笔记,从不让她落单。
10岁时感受到何为国家荣耀
她说:“参加了那个比赛我才知道什么是国家荣耀,也能理解团队和教练对我的支持,是那么毫无保留的。”
陈琬静笑说:“他是我的木桩人。”
血型:B
最爱动漫:火影忍者
半决赛一分分追回来
陈琬静
体育偶像:美国花剑女将李·基弗
身高:1米71
陈琬静语速颇快,问她什么,她总能很自然地拓展延伸。
当时才16岁的陈琬静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选手,年纪轻轻就有了国际大舞台经验,前途不可限量。
这三者在技巧与规则上都有差别,步法也不同,必须着重不同训练。花剑最轻,只能通过剑尖刺击取分,且只有持进攻状态下才能得分。花剑能攻击的范围也是三者中最小的,集中在人体躯干部位,所以防护很重要,但手上的淤青在所难免。
流行偶像:EXO
儿时梦想:成为职业剑士
回忆去年3月在约旦举行的亚青赛,陈琬静直呼“好疯狂!”
在突破性的一年后碰上全球大流行病危机,仿佛刚掀开了帘子却发现眼前还有一堵墙遮蔽了风景。
学历:莱佛士女中、莱佛士书院
10岁那年,陈琬静参加了一项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有200多人参赛。这让她大开眼界,毕竟以往在新加坡,对手不过十几二十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多跟她一样爱击剑的小孩。当时她一举拿下第三名,从此认真对待,也给自己订下更大目标。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我们真的都斗志高昂,团结一致。我们以团队的姿态来到半决赛对垒韩国,虽然一直落后,但没有人紧张,一分一分追回来,结果我们闯入决赛。到了决赛,我不知道怎么回事,真的疯了,整场比赛我们甚至从未落后,一直保持高度自信,克服了各种状况,最终拿到了金牌,真是太美好了。”
哥哥玩的是花剑,陈琬静也跟着玩,她解释起没有选择佩剑和重剑的原因。
危机也是反省的时机
新加坡击剑女将陈琬静年纪轻轻就参与了花剑女团大突破的一年,现年17岁的她要放眼世界,希望更上一层楼。如今走向世界级舞台的第一道难关,是如何克服今年大流行病带来的危机。
击剑在本地属于小众运动,所有器材和装备也都只能从国外购买,选择不多,价钱也比原产地贵多了。陈琬静说,新加坡的击剑群体很小,若要提升,只能不断出国受训和参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误以为击剑是贵族运动的缘故,感觉剑士一整年都到处飞,其实是受限于本地的客观条件,陈琬静透露,欧洲国家的选手通过国内对弈就可以取得很大进步。所以如果少了出国的机会,本地运动员特别吃亏。
半决赛对垒韩国,新加坡团队一直处于劣势,陈琬静在对决中一直落后对手,直到最后一击才分出胜负。
这次冠病危机让陈琬静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不管情况多糟,总能找到一些替代方案,哪怕不是最好的方式,至少可以保持训练。
生日:2003年7月18日
换言之,就是不能拿危机当借口偷懒。
本地病毒阻断措施第一阶段,陈琬静只能在家练习,还好有哥哥陈威宇在,两人可以做一些简单练习。
陈琬静谦虚地说:“我觉得花剑的优点是,它的性格处于重剑与佩剑之间。佩剑讲求速度,也非常非常具攻击性,重剑讲求精准,我想我两者都不是,正好处于中间,所以花剑最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