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居民曾建议锁上冰箱,让领取或捐赠食物的居民去居委会办公室拿钥匙,但这样一来,便失去爱心冰箱的意义。
乌先生表示,一气之下才说了几句重话,事后也将之前拿的蔬菜还给了他们。他指出,很多居民有时拿多拿少,爱心冰箱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有义工在场“看管”,他就不会再去。
爱心冰箱最早于2017年在淡滨尼出现,鼓励居民捐赠新鲜食物给租赁组屋居民,当时也因受惠者“超额领取”引起社会讨论。当时有报道,有居民反映一些受惠者会将所有东西扫空,非租赁组屋居民和客工也特地来拿食物,更出现居民因食物分配吵架。
是否应限制分量? 居民看法不一
对于是否应限制分量,居民看法不一。
女义工黄女士(67岁)告诉记者,她上周五(3月12日)到榜鹅通道第618B座组屋楼下的“爱心冰箱”(The Hip Fridge)帮忙整理新送到的蔬菜。
她表示,提醒了那名女居民后,对方态度也很好,但没料到阿叔会突然骂她。
黄女士透露,爱心冰箱并没有限制居民拿多少,义工也从不会过问居民领取的份量。
“最终,还是要靠居民提高自觉,只拿所需的分量。”
“不过,由于不常有黄姜,而当天的黄姜数量也少,我才多说了一句。”
黄女士也将此事通知负责爱心冰箱的宏茂桥家庭与社区服务中心(AMKFSC),后者表示会开会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黄女士表示,她只是好心提醒居民不要拿太多,留一些,让其他居民也能受惠。为此,与黄女士一同做义工的李先生(63岁)也协助她报警备案。
蔡女士(家庭主妇,70岁)也认为,“爱心冰箱”需要有人负责看管,避免一些居民贪小便宜。也有居民反映说,曾看到一名阿伯搬走五六箱饮料,被人劝说时,对方振振有词,称自己家里人多。不过,居民法迪拉(社工,31岁)则认为,该计划原本就是为了给无依无靠的老人和穷人供应食物,因此没必要去责怪部分人拿太多食物。
“我常走访一些贫困家庭,有的家庭人口比较多,所以不该轻易下定论,斥责他人自私。其实,设立更多冰箱,或许就能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和老人。”
“她放了回去后说对不起,但后面的一名七旬阿叔突然对我破口大骂,还作势要打我,我吓得连忙后退。”
受访居民黄秀梅(机场员工,48岁)认为,“爱心冰箱”没人看管,又没有上锁,限制居民索取的分量,相信无法改善问题。
黄姜不常有 才出面控制
“爱心冰箱”多次遭滥用
当时,有三四名居民在场,她注意到一名40多岁的女子手中拿了一些蔬菜后,又将黄姜几乎全部拿走,因此上前劝说,希望她留一点给其他居民。
为姜闹僵,女义工劝居民少拿黄姜,留一点给他人,岂料遭辱骂,对方甚至扬言动手,结果有人报警。
但一些公众认为,既然是爱心冰箱,就不要太计较人们取用。但也有公众表示,应多为他人着想。
“爱心冰箱”没限制,常有人超额领取或拿去转卖,导致冰箱“空空”。另外,也有非居民的女佣和客工去拿免费食物。黄女士说:“我们希望可以限制每个人拿多少,这样比较公平,也可以减少纠纷。”
阿叔不满说:“黄姜才几毛钱,何必这样?”记者联系到涉事阿叔乌先生(74岁),他解释到,自己腿脚不便又脚疼,好心女居民才帮他拿黄姜煮汤。“这些是好心人送的,大家根据自己需要领取。女义工一直跟在她后面,说她拿了又拿,但黄姜才几毛钱,何必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