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善机构的安排与扶持下,从未拿过白手杖的沈永明经过了一年的定向行动(Orientation & Mobility)集训,还被派到澳大利亚受训三个星期。终于在2014年从澳洲带回并领养组织为他配对的导盲犬Melba。

找到精神支柱和生活最佳拍档

分享会由慈善组织安排每月一次。工作繁忙的他都会尽量抽空下去,每几个月到学校、公司及政府部门分享并消除人们对导盲犬的误解。

通过朋友的介绍,沈永明认识了当时在导盲犬协会任职的邱美美。邱美美也是视障者,并曾是我国知名的女导盲犬使用者。在邱美美的劝导下,沈永明决定参与慈善组织,申请领养导盲犬。

想阅读更多暖心故事,可以点击《好人好事圆好梦》系列了解详情。

然而,有不少服务及场所仍然无法接受导盲犬。至今,他还是不能带着Melba进入位于自家附近的一家著名餐厅。

一向善于交朋友的沈永明发现视力逐渐退化时,最烦恼的其实是如何继续出去认识新朋友。他一度因看不见而失去信心,甚至害怕出门,社交生活大大受影响。

然而,想拥有导盲犬并非易事。视障者必须先熟悉白手杖的使用,证明自己有良好的定向行动能力,才能拥有导盲犬并独立生活。

沈永明说:“这个计划非常有意义,除了能把双方联系起来,也让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就像我和朋友,和她交谈让我重新打开心房勇敢认识新人,而她也从我身上了解以平常心对待视障者最合适。”

“虽然本地对导盲犬的态度比以前开放得多,但还需进行更多宣导来促进人们对导盲犬的了解。”

自从慈善机构把拉布拉多犬Melba安排给沈永明,导盲犬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好的搭档,也是一个精神支柱。

当时,他对自己说:“世界上不只我一个盲人。我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求并接受别人的帮助,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会独立。”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对视障者而言,这句话就更加贴切了。自从一家慈善机构为54岁的视障者安排了导盲犬陪伴在身边,他不再孤单寂寞,也从中找回自信,勇敢活出自己。

鼓励新朋友建立自信

计划除了能扩大视障者的社交圈,鼓励他们认识新朋友建立自信,也同时让一般人了解视障者其实和他们一样独立,也有共同的话题。

忧郁的心情就这样持续了约六个月。直到八年前连日常琐事,例如留意巴士号及过马路都是个极大考验,他才下定决心不能再“坐以待毙”。

“虽然学习道路坎坷,但导师的陪伴让我放心出门,从中开始找回勇气。我学会如何向路人问路、注意交通灯等技巧。”

“要独立生活有两种方法。第一就是利用白手杖,但我不能适应,走得慢也怕打到人,非常在意别人眼光。第二就是领养导盲犬。除了身边有个伴安抚心灵,人们也会因狗可爱而上前和你聊天,化解尴尬。”

在金融服务业担任经理的沈永明在19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色素病变(Retinitis Pigmentosa)。起初以为只是夜盲症的他,发现自己即将完全失去视力时,一度陷入人生低潮。随着视力逐渐退化,沈永明变得忧郁,不敢踏出家门或出席任何社交活动,即便是与自己的亲戚好友见面。

“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分享并解释导盲犬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只有八只导盲犬。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公众能了解导盲犬的重要性,让更多视障者能拥有自己的导盲犬,在街上行动自如。”

身为我国第三名拥有导盲犬的视障者,沈永明也承担起宣导责任,积极到各个地方分享自己与Melba相处的故事。

“当时的我非常困惑,不知道视力会衰退得这么快。我认为世界上没人会理解我。”

如今,他和义工团队及其他视障者有所接触,也有了Melba的陪伴,渐渐找回了信心。他于去年11月加入慈善机构的交友计划,从中找到一个能谈天说地的朋友。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对视障者而言,这句话就更加贴切了。自从一家慈善机构为54岁的视障者安排了导盲犬陪伴在身边,他不再孤单寂寞,也从中找回自信,勇敢活出自己。

在金融服务业担任经理的沈永明在19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色素病变(Retin...

Posted by Lianhe Wanbao 联合晚报 on Friday, Januar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