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肉脞面摊主董爰良(40岁)的祖父南下新加坡后,1939年开档口卖肉脞面。父亲董再材(65岁)过后也在市区开店,董爰良从小就去帮忙,久而久之学了不少。
苦熬三四年后终于有好转,顾客开始介绍朋友上门。2016年他首次登上必比登推介名单时,是顾客先通知他的,起初以为是顾客骗他,因为他从没想过自己能跟米其林沾得上边。
“世界那么大,没想到我这个默默无名的人,做的东西竟然被米其林看中。当时全新加坡只有17个小贩上榜,我竟然榜上有名,太不可思议了。”
“驰名结霜桥三轮车叻沙”摊主司丹尼(62岁)原本从事贸易工作替人打工,爱吃的他十多年前决定出来自己当老板。他说,他没有家人把食谱传承给他,也没人教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揣摩,研发出与众不同的叻沙汤头和果汁米暹。
黄振财的34岁小儿子目前在著名中峇鲁手工面包店当头手,他虽然有意接手父亲的炒粿条生意,但知道当小贩很辛苦,还得找适合的小贩助手。
食客能从两层楼103个多样化摊位作出选择,其中三个还登上米其林新加坡“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名单:驰名结霜桥三轮车叻沙、大华肉脞面和欧南园炒粿条面。
尽管如此,这些摊贩仍会照顾较为贫困的年长顾客。他们透露,有时候看到贫困食客买不起食物就会少收一点钱,要不然就分量多给一点。若老人家行动不便,他们也会尽量帮忙把食物捧给他们,让小贩中心富有浓浓人情味。
欧南园炒粿条面摊主黄振财(67岁)的父亲在1953年就开始推车卖炒粿条,年级还小的黄振财也跟随,所以父亲2000年退休时,原本从事电工的他决定接手。
他和妻子与小姨努力耕耘,十年后赢得“小贩至尊”,去年再获得米其林的认可。黄振财的八旬父亲获知他登榜米其林时高兴得对他说“比我还厉害”,流露出对儿子的自豪感。黄振财说:“父亲替我感到高兴,认为儿子做得比他好,而我也希望我的儿子以后炒得比我更好。”
董爰良和弟弟都掌握技巧后,父亲的摊位反而多出人手,因此董爰良当兵后在2003年到芳林熟食中心另开店,弟弟则来帮忙。“我从小在摊位帮忙,做久了就习惯,从没想过要做别的东西。”
由于食客午餐时间总得排队约半小时,董爰良透露上榜米其林后,他们的生意其实无法增加太多,因为一个小时内能烹煮多少碗面是固定的,为了保持质量也无法加快程序。尽管如此,非繁忙时间的生意还是有增加一两成。
芳林巴刹商联会会长林辰忠告诉《联合晚报》,这三个摊位登上米其林名单后带动了小贩中心生意,让更多人认识芳林熟食中心。“食客也会尝试其他摊位的食物,对所有摊贩都有帮助。这边的食物种类特别多,有咖喱鸡面、怡保河粉、面煎粿等,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不要紧,总能找到适合的摊位。”
小贩二代炒粿条炒上榜 父开心赞:比我厉害
董再材说,他不担心儿子的店会分散生意,反而认为多一个地点能方便更多顾客吃到他们的肉挫面,还积极地跟顾客宣传儿子的店面。父亲已退休,原本的店面已关闭。
初转行卖叻沙乏人问津 今登推介榜摊主称奇迹
延伸阅读
10多岁就会煮面的第三代小贩在服兵役后决定自己出来开摊位,父亲也大力支持,如今摊位每天排长龙30分钟,还获得米其林青睐。
公众可登录www.oursgheritage.sg网站支持小贩文化申遗,活动将进行至2020年底。
芳林巴刹和熟食中心就坐落在牛车水。大家都知道,牛车水除了是旅客爱去的地方,那里也住着许多年长者,附近还有国家法院和总检察署大楼,前来享用美食的食客,可说是什么背景都有。
受访的三个米其林摊贩都透露,他们的顾客来自日本、香港、印度尼西亚等,有些则是从我国西部特地前来光顾。大肉脞面摊贩董爰良(40岁)说:“山珍海味吃久了也会腻,有本地富商就会为了要吃一碗肉脞面而经常特地到这里用餐。我们的熟客还有演员、议员、医生和律师等。”
得知芳林熟食中心有空置档口,他毫不犹豫决定拿下。“很难找到像芳林熟食中心一样的人流量,这里有许多上班族,可遇不可求。”
年过半百时才从打工仔转业当小贩,爱吃的小贩从零自己摸索,从原本没人买到后来被米其林看中,让他惊叹为“奇迹”。
大华肉脞面第三代 自己开新档天天见人龙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67岁小贩二代小学时就观察父亲炒粿条,父亲退休后由他接手,结果获奖无数炒出一个春天,让父亲自豪表示:“比我还厉害!”
他指出,芳林熟食中心附近有很多办公室,午餐人流量特别高。由于熟食中心有六层楼停车场,同时也连接附近多个商场,食客前来时不用担心日晒雨淋。
他说:“刚开始非常辛苦,这里竞争激烈又没有生意,结果准备好的食材卖不完,只好倒掉或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