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在新加坡担任绘测师的约翰·汤申(John Turnbull Thomson)期间也以他在新加坡的所见为作画题材,呈现甘榜格南回教堂、天福宫等景象。他的15幅收藏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图书馆的水彩画会亮相展览,供公众欣赏。汤申离开新加坡后,前往新西兰并在当地担任首位绘测官。

“还有,目前所知最早的新加坡陆地图,它大概在1819与1820年之间,由英国人手绘、作城市规划用途的地图。地图显示新加坡河口,从福康宁到甘榜格南的面貌,很有历史意义和价值。” 

通讯及新闻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今天为展览主持推介后受访时说:“我觉得这场展览应该是新加坡开埠200年纪念活动的亮点,我们首次集合这么多来自世界不同角落、有关新加坡的宝贵文件与资料展出。这种历史长河的回顾,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体验,希望公众不要错过这么难得的机会。”

不论是19世纪绘测师约翰·汤申绘制的新加坡水彩画、显示贸易航海路线的“塞尔登中国地图”,或是先驱人物陈金声的遗嘱,一件件文物将在“跃然纸上:1867年前的新加坡”展出,让访客了解新加坡在17世纪至1867年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之间的历史与生活面貌。

“跃然纸上:1867年前的新加坡”(On Paper:Singapore Before 1867)展览由图管局与国家档案馆联办。主办方也推出同名的书籍,介绍展品的资料,公众可通过图管局应用阅读电子版。

这项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年的免费展览为期六个月,从星期六(28日)起举行至明年3月22日,地点是国家图书馆大厦10楼的展厅。

展览将展出150多个文件、地图、画作等文物。其中有50多件是向海外机构借出的珍藏,一些更是首次在狮城亮相。例如: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彩绘航海图塞尔登中国地图(Selden Map of China),以及苏格兰比特岛档案馆的1820年新加坡手绘陆地图。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展览组主任钟尚宏指出,赛尔登地图将从11月6日起展出,这幅17世纪手绘地图显示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和印度各个地区,以及福建到东南亚各地的航海贸易路线,是具代表性的东亚地图。“它是第一次在新加坡展出,可算是牛津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级文物。”

一些展出的文件还包括《英荷条约》、慈善家陈金声的遗嘱等。陈金声于1864年离世,除了捐赠给慈善机构,部分遗产也留给家人,而他在遗嘱也注明给女儿的遗产供她们使用,不能被丈夫控制,在当时的年代属罕见。

除了赛尔登地图以外,公众即日起已可观赏众多有趣的展品。钟尚宏介绍时说:“像是《武备志》的茅坤图,也就是郑和航海图。那是15世纪用的地图,图中显示中国和南洋贸易的情形和航海路线,从中可看到东南亚不同地区包括淡马锡,也就是新加坡的古名,由此可见新加坡在15世纪已是一个贸易港口。”

公众若想参加由专家带领的导览,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也可上网站www.nlb.gov.sg/golibrary查询日期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