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团队的会员人数自2014年创建以来稳健增长,从2014年的90人,增加至目前的2万2000人。
过去五年内,青年志愿团队累积了120万个小时的义工服务时间,为3万零500名受益者提供援助。
蔡大卫指出,除了一般和年长者交友、为弱势儿童补习这类义工活动,不少志愿福利团体也需要有人帮他们组织义工团队、设计网站与社交媒体贴文,以及阅读财务报告,而青年义工正好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援助。
青年志愿团队隶属全国青年理事会,是本地主要的青年义工机构,团队会与各个社区伙伴合作,为他们招募和配对青年义工。团队中的青年领袖,也会组织国内外的义工活动。
青年义工增至2万2000人
全国青年理事会行政总裁蔡大卫指出:“从前的模式可能会让青年只看到其他国家落后的一面,局限了他们对区域的认识。我们也不希望青年抱着‘救世主’心态当义工,而是要真正通过义工体验扩展视野。”
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因此从去年开始逐步调整青年远征计划的内容,除了到落后乡村,参与者也会花几天的时间到繁荣的城市里和当地的私人与社会企业交流,从中了解这些国家的脉动。
27岁的行政人员王书钢和郭铭祺是青年志愿团队成员,他们在大学时期开始参与义工活动,毕业后也趁着周末空档,为年长者组织社区活动。
不过,他也指出,青年虽然有心帮助弱势群体,但要在学业和工作之余抽空当义工,还要找到他们适合的义工活动并不容易。
青年到海外当义工时,不该抱着“救世主”心态。青年志愿团队因此调整青年远征计划的内容,让青年除了到偏远乡村当义工,也到城市里了解各国的发展。
郭铭祺说:“施比受更有福,我曾看到患有抑郁症的义工朋友,因为当义工而找到新希望,我也在过程中更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全国青年理事会行政总裁蔡大卫受访时指出,本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青年理事会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2017年起展开了为期六年的调查,初步结果显示,互助精神、同情心、孝道这类展现社区精神的价值观,普遍获得高度重视。
通过义工体验扩展视野
全国青年理事会行政总裁蔡大卫受访时指出,本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理事会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2017年起展开了为期六年的调查,初步结果显示,互助精神、同情心、孝道这类展现社区精神的价值观,普遍获得高度重视。
蔡大卫说:“目前青年志愿团队已经建立起不错的规模,下来的目标不是扩充人数,而是让会员都长期积极参与义工活动。”
积极建立平台 让青年义工更易入门
青年远征计划是最热门的义工项目之一,过去三年,有1万4000人在计划下参与国外的义工活动。
青年最关注的群体是年长者、弱势儿童和外劳,这向来都是较热门的义工服务领域。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投身环境保育的义工服务。青年的加入可以为志愿福利团体注入新活力,也补足技能空缺。
2018年至2019年,团队新增了1万名会员,为历来最大的人数增幅。这些年轻义工年龄都不超过35岁,当中包括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士。
“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和志愿福利团体近年来积极为青年建立一个平台,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入门方式,在感兴趣的领域中尝试当义工。青年可以在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的一站式网络平台搜寻适合的义工活动,无须分别到不同的志愿福利机构询问。这个招募方式,取得不错的成果。”
海外当义工 不应抱“救世主”心态
王书钢说:“新加坡是个小国,我们只能靠自己为社会做出改变。我们应该付诸行动,从细微的地方着手,一点一点地改变社会。”
从前,参与者一般会到印尼、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落后乡村当义工,通常会帮忙当地居民盖房子或是到学校教书。
越来越多本地年轻人投身义工行列,青年义工人数创下六年来的新高,过去一年内人数激增八成,达到2万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