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业说:“这种基因编辑就像克隆人类一样,太过头。问题是如何平衡,但说来容易做来难。

黄荣业从小热爱大自然。在莱佛士书院念书期间,是校内自然博物馆学会最早成员。1960年代初,他的梦想是当海洋生物学家,经常和朋友到沼泽地采集标本,曾经弄一大袋波加丹蛇养在校内博物馆里,说是为自然学会备用,其实是男孩子们自己喜欢。

黄荣业哈哈大笑说:“不管什么物种,传宗接代、拥有一个家庭是很自然的需要,帮助他们也很自然。

相较女性,黄荣业说男性的生殖能力能够维持到70岁。

谈到人类的生殖能力,黄荣业说,男女大不同。尽管现代医学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没有人能够逃脱老化的过程。“比较新的方法是提前冷冻卵子,以备日后受孕。”

不过事实是,冷冻卵子成功怀孕生子的比率并不高,有医学报告指成功率大约两成,有的报告更为保守。

黄荣业认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过程,人类是罪魁祸首,他有能力当然要出手阻挡灭绝大潮,协助濒临绝种动物的繁殖。

“男性从青春期开始制造数以百万计的精子,大概12岁直到70岁。生育能力和精子素质会逐步下降,不过男人一直到70岁都具备生殖能力。

从人类到鸟类到熊猫,黄荣业多年来对物种生殖的参与范围不断扩大。

“不好啊!黄教授!”众人起哄。

“万礼很自然,发展过程中会辨识、保留所有重要的大树,不随便移走。当局也将保留坡道,维持自然景观。我在委员会,知道他们不惜费用,尽心维护地区生态。如果是一般建屋局工程,哪里会考虑这么多。”

万礼生态区发展计划良好

不过他提醒,新加坡只允许为了医药原因冷冻卵子,例如让患癌女性在癌症治疗前冷冻卵子。为了事业或无法找到伴侣等等社会原因,是不被接受的。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吃喝,还有生育。只需这两样,生命与物种就能延续,没有其他。生育是生命的精髓。”

回到新加坡后,黄荣业与拉特南在竹脚医院“物色”了一间厕所,把局促的空间改装成新加坡第一个试管婴儿实验室。“又挤又小!蒸馏器和杀菌器只能放在墙顶。每次用硫酸清洗器具,还得弄个梯子爬上爬下,相当危险。"

“因为人工与自然环境得到很好的照顾,反而有利于野生动物如鹿、鼯猴(Colugos)等的生存。”

“女人大约50岁就进入更年期,不再有卵子。虽然高龄男女生育都可能增加孩子患上遗传性疾病,不过女性年龄的影响更大。”

“我们过去是亚洲第一,但是现在没有了。因为每一个新技术都需要经过很多轮检测,才被允许投入医学用途。所以你不可能排在前面。”

近40年前去到澳洲,黄荣业发现实验室气氛隐秘,没人愿意手把手教他,把科技转移给新加坡。

1978年,全球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诞生。发展这项科技的二人医学团队中,爱德华兹(Robert G.Edwards)获颁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

近两年,他关心旅居本地两只熊猫的生育情况,目前仍未放弃人工受孕的尝试。

黄荣业凭借超强观察力及第六感,把制造试管婴儿的过程像拼图一样拼凑。

由新加坡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河川生态园、飞禽公园以及热带雨林园组成的万礼生态区占地126公顷,相关发展近几年引来不少环境保护者和自然学会发声,担心对在地动植物造成严重影响。

与医生妻子育有一子的黄荣业,对“生”有一种使命感的执着。对他而言,医生不是神,不过替天行道罢了。“这些年我学会了!大自然和神明决定所有结果,我们不过是‘推波助澜’。

“这里面有很多个人和国家荣誉,竞争激烈,作业保密。他们要求我坐在实验室角落,什么也不能碰!我是全球唯一一个坐在那里的外人,观察了一个月。”

人工环境未必破坏生态

说到河川生态园的两只大熊猫——凯凯和嘉嘉,黄荣业有点无奈。“我们虽还没放弃让大熊猫受孕,但是这对熊猫就是无法怀孕。它们应该是不育,这在熊猫物种里并不少见。就像人类,有些人就是不能生育。”

关心生育 从人类鸟类到熊猫

竞争激烈的世界医学领域,澳大利亚的伍德(Carl Wood)被视为全球试管婴儿之父,虽最早掌握了技术,但在产下第一名试管婴儿的时间竞赛中输了一个马鼻。

黄荣业支持万礼生态区的发展。他不觉得很多人反对这个计划。“恰恰相反,只是反对的声音比较大。

“我们出国做医学交流,外国专家对新加坡的印象就是历史性的;我们的创新都在过去,我们没有新的发明了。”

“很多人退休后闷得慌,精神状态和反应很快下降,所以继续工作挺好。像大脑和肌肉萎缩都是老化的自然过程,保持活跃,老化问题会放缓。

1980年代初,年仅30岁的黄荣业在我国先驱生殖医学家拉特南(Shan S.Ratnam) 手下工作,是竹脚妇幼医院的青年医生。拉特南着手创建新加坡的试管婴儿中心,要找合适的人去澳洲“偷师”,结果选定黄荣业。“他说因为我是观鸟者,耐性十足!”

改装厕所成试管婴儿实验室

“那时我们做实验,不像今天那么多限制和法规。现在的限制和法规让科学家难以进行新尝试,譬如诊断遗传学,要利用它来检测胚胎基因是不允许的,因为会知道性别,新加坡也不允许优生学。

他笑说,确实有考虑是否该放慢脚步,但是发现年纪越大,等着他去做的事情就越多。“我想,退休这个字眼已经不合时宜,它好像在说你从事某种行业久了,要离开追求别的东西。

“100岁的人和50岁的人,自然有差别;但今天的100岁,比较50年前的100岁,状态肯定好很多吧!”

“印度有很多夫妻来求助。对很多印度女人来说,生育非常重要。没孩子,丈夫就会和她们离婚,就算问题出在男人身上,还是离婚。所以很多印度夫妻变卖家产过来求医,看了让人难受。”

作为大自然爱好者,黄荣业也是发展中的万礼生态区的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犀鸟从新加坡消失已超过150年,直到1994年有一对犀鸟在乌敏岛出现。

人类为了繁衍不遗余力。2017年,美国费城科学家成功制造了人工子宫,并在“子宫”内繁衍小羊。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也成功在母体外维持人类胚胎成长长达13天,实验终止是因为达到实验室胚胎存活天数(14天)的条规极限。

黄荣业在老鼠身上进行了一年体外受精实验后,开始为不孕夫妇进行人工受孕,第四个案例便取得成功,成为亚洲第一。

作为家中长子,黄荣业在担任商行管理层的父亲的要求下,放弃海洋科学进入本地医学院,但他一辈子没丢掉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地观鸟界的重量级观鸟者和研究者。

他说,生育是生物生命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物种的生殖方式不同。哺乳动物卵子少,精子多,体内受孕;鸟类卵子在母鸟体内受精后形成蛋壳,产出体外。

“1983年,我们是全亚洲第一个达成人工受孕婴儿的中心,吸引很多医学家来新加坡学习。当时日本也在追求这个技术,我们比他们提早了几个月,婴儿成功诞生。

谈到犀鸟,黄荣业说,那是迷人的鸟儿。“它在生物链最高点,是树林健康的显示器。如果树林状态良好,就会有很多犀鸟。”

生殖医学家黄荣业教授1983年成功协助本地夫妇诞下亚洲第一个试管婴儿,被视为亚洲试管婴儿之父。

生育专家助神一臂之力

“虽然人类作为物种很成功,但不代表个体成功;有的个体就是需要帮忙。就像你不能说,既然人类带来大灭绝,不如在某个城市降下原子弹解决一样。”

就在这个条件欠佳的实验室里,黄荣业投入工作。实验要成功,环境控制是关键。他一脚踢,包括为实验室消毒也不假手他人。“用错药水就会杀死胚胎。像实验室用水,一般只需要蒸馏净化一两次,我做10次!所有微小细节都必须照顾,才能成功。”

黄荣业解释,人工环境不一定破坏生态。他举例动物园及周遭环境说,这个连年吸引了百万计旅客的地区,其实也吸引了很多野生动物到访,甚至久居。

集医学家、鸟类学家和自然爱好者于一身,现年69岁的黄荣业教授在《联合早报》专访中感叹:新加坡生殖医学早年建立的优势,已在过于保守条规限制下,丧失了发展先机。

“我看过被认定不可能受孕的夫妻去了庙里拜拜,隔年怀着宝宝踏进我的诊室!我事前以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要放弃希望。”

黄荣业说:“我曾经和卫生部就此辩论,说生理老化不是社会原因而是生理原因,你无法阻挡时间巨轮。但是政府希望年轻人提早组织家庭,所以不允许。”

1980年代,黄荣业曾协助裕廊飞禽公园的犀鸟进行人工受精,但不成功。2008年,他又与政府多个部门、研究员克雷马德斯(Marc Cremades)合作,利用保育箱制造适合犀鸟繁殖的环境,成功提高本地犀鸟数量。他说:“犀鸟在树洞里筑巢,可新加坡没大树。所以我们提供保育箱,让犀鸟做窝。”

被选中到澳洲“偷师”

“整个新加坡其实都已经发展,原始森林所剩无几,随处可见人类入侵的痕迹。发展无可避免,问题是怎么控制——照顾森林与野生动物,尽可能维持原始风貌。

谈到今天的人工受孕技术,黄荣业说35岁以下女性的成功率最高,之后随年龄一路下滑。年轻母体植入优质胚泡,受孕成功率超过40%;超过40岁仅剩10%左右,婴儿顺利诞生的概率又更低。不过,黄荣业坦言,曾协助46岁女性产下孩子。

心佳馨试管婴儿及妇女专科中心(Sincere Healthcare Group)医务总监黄荣业教授,很受职员欢迎。

黄荣业帮助无数人生育,他说经手的国内外婴儿数目无法计算。尤其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后的1980、1990年代,很多外地人来新加坡求助于他。

在位于诺维娜专科中心的医务室为黄荣业摄影,几个职员围过来。“黄教授今天没整理头发。”其中一个私下对记者说。

黄荣业承认,法规和限制是必要的。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去年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人类胚胎基因,让胚胎对爱之病有抵抗力,再植入母体;中国另一组科学家近期以研究人类疾病为由,用相同技术改造猴子基因,克隆了五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小猴子。

黄荣业正好抬头问:“我的发型还可以吧?”

我国生殖医学已落后

人造子宫充满未知

“新加坡目前多数被发展的自然环境是公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这里一棵那里一棵,水塘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很假。

“一早出门,准备了衣服忘了梳头!像一个疯教授……”黄荣业露出腼腆、无可奈何的神情。众人笑成一团。

黄荣业谈到人造子宫时说:“这个技术进展慢,也充满未知。在母体内成长的婴儿和母亲有很多互动,如果这些最初的互动都不存在,就算技术成功,对婴儿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没人知道。”

相较之下,英美澳、马来西亚、泰国、台湾、韩国等地都允许女性以社会原因冷冻卵子。更有趣的是,美国大企业如苹果和面簿甚至提供女性员工五位数的资金福利,让她们冷冻卵子!

他不仅关心人类生殖问题,也将专才发挥至鸟类,在10年前与团队献策建造保育箱供本地犀鸟繁殖,逃脱濒临绝种危机。

人类造成物种大灭绝,黄荣业既帮助人类繁殖,又帮助动物繁殖,记者问他,不觉得其中存在矛盾吗?

支持者认为,人造子宫可挽救早产儿,帮助不孕夫妻,给予同性或变性伴侣建立家庭的机会,甚至取代母体,提供无痛无险的育儿可能。不过,这显然将给人类性别角色、社会制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后,黄荣业在1989年给世界带来第一个微注射技术婴儿(SUZI),协助无力的精子攻破卵子外壳,直接注入外壳之下。1993年,黄荣业在更为精准的注射技术“ICSI”婴儿的竞争中,在时间上败给比利时的生殖中心,屈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男女生殖能力大不同

黄荣业近几年将诊所业务拓展到中国,在厦门、成都有诊所,也在中国各地设有合作诊所。记者好奇问:年近70,不打算退休?

谈到医学发展与条规限制之间的关系,黄荣业不无感慨地说,本地生殖医学早年建立的优势已经在过于保守的条规限制下,丧失发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