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优待在整个地铁网络实施,而不仅限于之前“免费乘车计划”涵盖的市区18个指定地铁站。

新措施自去年底落实以来,每天平均有约33万5000名乘客享有较低车资,比措施实施前每早在尖峰时段之前搭地铁的30万人高出12%。

更为重要的发现是,研究员虽只为上述乘客提供10个星期的车资优惠,但在优惠取消后,已习惯提早出行的乘客在之后七个月的观察时期内,大多数都持续提早乘车。

红山居民陈蕊华(48岁,行政人员)受车资下调吸引,每天提早约20分钟出门,搭地铁到文礼一带上班。她受访时说:“每天少付五角钱车费,一年下来便能省100多元,数目其实不小。再说,早点出门就不用担心遇上突发状况会严重迟到。”

杨楠受访时指出,研究结果意味着陆路交通管理局或公交业者在推行优惠吸引乘客改变出行习惯时,不一定要持久性提供优惠,可更善用成本资金,从其他方面改善乘客的乘车体验。

“此外,研究也发现,车资优惠也给了原本就已避开尖峰时段的乘客。若优惠计划能更有针对性地奖励乘客改变出行习惯,而不是一刀切地给所有在某个时段出行的乘客提供优惠,那资金就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在平日早上尖峰时段之前乘搭地铁车资可便宜多达五角钱的措施去年底实行以来,每天平均有约33万5000名乘客享受这项优惠,乘客量比之前增加12%。

公交网容量因素把公交承载量和乘客使用量考虑在内,如果地铁与巴士过于拥挤,公交网容量因素就成负数,这对公交业者要求调高车资不利。

这些乘客在参加研究前,一般都会在早上8时之后完成地铁车程。通过分析车资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获车资优惠的乘客提早在8时之前结束车程的概率平均增加了5.5%。

公共交通理事会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新措施自去年底落实以来,每天平均有约33万5000名乘客享有较低车资,比措施实施前在每早尖峰时段之前搭地铁的30万人高出12%。

杨楠指出,这样的优惠计划类似陆交局去年5月推出新的“灵活行程规划奖励”,参与乘客改变出行习惯,可累积积分换取奖励。

为吸引更多乘客提早出门搭地铁,以舒缓繁忙时段的客流量,从去年12月29日起,平日(公共假日除外)早上7时45分之前,在任何地铁站和轻轨站入闸的乘客,车资可折扣多达五角钱。

“当局与业者除了可安排更多地铁列车和巴士来舒缓乘客拥挤程度,也可考虑以更有成本效应的车资优惠计划吸引乘客避开尖峰时段乘车,提升车程舒适度。”

另外,杨楠也提到,新车资方程式中加入的“公交网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可鼓励公交业者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而业者应探讨如何通过车资优惠来舒缓尖峰时段人潮以达到这个目标。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杨楠博士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因车资优惠而提早搭地铁的乘客,就算之后取消优惠,大多数仍会保持提早乘车的出行习惯。

国大研究:就算车资优惠取消 多数人仍会保持提早出行习惯

公交理事会上个月宣布,今年的地铁和巴士车资最多可调高4.3%,若业者获准全额调涨,成人每趟车程的车资涨幅料不会超过一角钱。

有部分参与研究的乘客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透露,他们没有车资优惠但持续提早出行是因为发现避开尖峰时段人潮,乘车体验更为舒适。

研究人员把379名自愿参与研究的乘客分为三组,一组在早上7时45分前出闸可免付车费,若在不超过15分钟后出闸,车资也能扣五角钱;另一组也获相同优惠,只是两个时限都推迟15分钟,以测试时间是否是推动力因素;第三组则没有任何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