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还指出,长期来看,还需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影响,“升温后,冬春多风的季节,会不会有更多的裸露地表?”
除了特殊气象条件的影响,马军也指出,要避免人为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扰动,一是要避免对从沙地到传统农业地区之间过渡地带的过多开发,农业过多开发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灌溉农业需要大量耗水,也会造成湖泊干涸萎缩,形成新的沙源。
北京、天津、河北以及新疆、内蒙古等12省市出现沙尘暴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这是今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不仅强度为近10年来罕见,覆盖范围也最广。
虽有幸没有迎头赶上沙尘暴,但沙尘的威力仍让她心存担忧。她有些不安地说:“刚进家门,我就觉得特呛,就是外面黄土的味道,我就把空气净化器打开了。结果一打开全红了,我就赶紧拉上窗帘,最厚的窗帘全都给拉上。”
昨天(3月15日)一早,北京天空一片昏黄,全市3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全都爆表。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沙尘核心区域一度接近每立方米1万微克。
近些年,由于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中国沙尘暴明显减少,北京也多年没有出现过沙尘暴。此次沙尘大风赶在昨天周一早高峰时间突袭,把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市民打了个措手不及。
盘踞近半月的雾霾尚未散去,北京及中国北方多个城市又遭遇近10年来罕见的沙尘暴。
接下来“最强沙尘”还会卷土重来吗?中国民间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向《联合早报》分析说,沙尘暴形成一般有三个条件:大风、沙源地,以及不稳定的气象条件。
据中国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北京、天津、河北以及新疆、内蒙古等12省市出现沙尘暴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这是今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不仅强度为近10年来罕见,覆盖范围也最广。
怀有八个月身孕的马姓医护人员(27岁)对《联合早报》说,由于事先没有获知沙尘暴预警,昨天早上出门时“只戴了平时的口罩”。她叹气说:“出门时感觉天色怪怪的,灰黄灰黄的,还以为是前两天的雾霾天,好在路途不远。”
昨天傍晚,北京沙尘暴天气已逐渐减弱,能见度转好。据北京气象台预测,16日受偏南风影响,仍有可能出现沙尘回流现象,PM10浓度到时将升高。
此次沙尘暴就与前一段时间以暖湿气流为主的气象条件有关。他说,暖湿气流导致一些本来有冰雪覆盖的沙源地,因气温升高而裸露出来,“一旦有大风的时候,就更容易被吹起来。”
另外,过度开采煤矿或金属矿,会造成大量的尾矿,“矿尘堆积起来也易形成尘源”。
也有人因为出门早而躲过了沙尘大风的侵袭。38岁的全职妈妈王春受访时庆幸,昨天为避开高峰拥堵,早早就把女儿送进了学校,无意中躲过了漫天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