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列出的四大挑战中,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显然需要中国的参与,这为中美重启对话与合作开辟了空间。但中美合作抗疫的前提是:拜登政府不再像特朗普政府那样“甩锅”中国,甚至要向中国索赔。目前来看,拜登政府在疫情责任问题上没有对中国进行过多指责,未来双方即便在抗疫方面难以合作,也不会继续相互指责甚至拆台。

同样在1月23日,解放军罕见地派出轰-6K、歼-16等13架战机飞临台湾防空识别区,第二天更有15架解放军各型战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这些动作除了震慑台独,也是在警告拜登政府不要效仿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继续玩火,否则台海局势可能失控。

习近平批评的当然是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从2018年初到特朗普本月卸任,中美关系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双方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陷入麻烦,官方以及民间沟通渠道基本断绝。习近平选在特朗普下台后抨击他的政策,意在提醒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要萧规曹随,以免继续把中美关系引入“死胡同”。

拜登就职后,美国政府并未展示将重返“一个中国”政策的姿态。1月23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美国军方称,“罗斯福”号将在南中国海执行海上安全行动,包括海上打击演习、水面部队与空中部队间的协调战术演练。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双方在台海以及南中国海仍在对峙,但双方也都释放出一些与特朗普时代不同的风向。

中美之间最麻烦的还是台湾、南中国海、人权、价值观等问题。无论谁当美国总统,这些麻烦短期内都将无解。但无解不等于必然决裂,这些问题会不会激化,取决于中美关系的整体走势。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双方在台海以及南中国海仍在对峙,但双方也都释放出一些与特朗普时代不同的风向。

中国则认为自己才是受害方,中美交恶的根源在于美国敌视、打压中国崛起。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前天接受央视采访时称,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要回答美国是否接受中国发展起来这一根本问题,如果对这个根本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积极的回答,两国间的具体问题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在领导人层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5日在达沃斯论坛上不点名批评了美国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

由于特朗普时代中美全面交恶,美国支持台独的动作不断,中国大陆近期一直保持对台湾的军事压力。

拜登就任总统后还没有在国际场合发表公开讲话,但他在1月25日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通话中,将冠病疫情、气候变化、中国和俄罗斯列为美国需要与盟友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普萨基已经说了,拜登政府将用“耐心”与中国打交道。中国官方和舆论对此评价正面,崔天凯希望美国能够用耐心客观认识中国,认识中美关系。

中美分歧既是双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矛盾的反映,更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不过,正是出于利益考量,中美双方才不会放任局面失控,才有重启对话与合作的动力。

习近平还强调,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

在美国看来,中国这些行动都是咄咄逼人的表现。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1月25日说,中国对内越来越威权,对外越来越强势,对美国的安全、繁荣、价值观构成挑战,美国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应对。

经贸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几乎无所不用其极,拜登政府很难对中国施展更狠的招数。同时,特朗普政府试图与中国脱钩的种种行动没有收到预期成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未实质性减少,去年中国还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未来美国要恢复低迷的经济,仍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和市场。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很可能与中国重启经贸谈判。

尽管拜登政府尚未给中美关系带来明显变化,但与特朗普时代剑拔弩张的气氛相比,中美已开始寻求与对方打交道的新方式,危机不断的中美关系仍有改善的机会。

拜登一上任就重返特朗普退出的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在国内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弹。相对台湾、人权等敏感问题,气候变化是拜登政府与中国最有可能开展对话并达成共识的领域。

1月26日,广东海事局发布公告称,雷州半岛西部海域1月27日至30日将进行军事训练。这是解放军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南中国海的又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