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此次在刺激政策上表现得较为克制。张燕生认为,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大规模的刺激,而是更加精准的施策,针对企业没有订单、工人没有饭碗等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共政治局昨天(4月17日)召开会议,释放出近期可能祭出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托底经济的信号。

虽然3月份的经济数据改善,让外界看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向复苏的希望,但受访学者研判,中国经济的反弹力度,将取决于能否唤醒内需,以及海外疫情何时得到控制。

对于官方是否会下调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毛胜勇昨天回应说,中国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是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今年为防控疫情,两会推迟召开,目前还不掌握具体情况。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受访时也分析,中国在疫情过后推动复工复产,供应端在3月已明显改善,但需求端的矛盾突出,尤其是国际疫情对外需的冲击,要等到二季度才会显现。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包括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以及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展望未来三个季度前景,王军认为,这取决于全球疫情形势,以及国内宏观政策出台时间和刺激力度。“如果国内疫情没有太大反复,中国经济能逐步回到正常轨道,加上一揽子对冲政策出台,全年还是可能实现3%以上增速。”

中国今年第一季经济同比萎缩6.8%,这是1992年中国官方开始发布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显示冠病疫情对今年首三个月的中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疫情严峻的欧美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一旦欧美需求因疫情大幅萎缩,“中国的外需将会塌方”,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带动内需托起经济。

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计划,中国今年要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要求全年增速保持在5.6%左右,而一季度经济萎缩,让实现这个目标变得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3%,而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2%。

第二季将明显好于第一季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胜勇昨天在发布会上,对中国经济下来形势表示乐观。他指出,3月经济运行情况比1月至2月明显改善,这个势头应该能延续,二季度经济表现会明显好于一季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各项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4%,货物进出口总额下降6.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萎缩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跌19%。

中国从今年1月下旬起,在全国范围采取严格防疫措施,社会经济活动几乎全面停摆,2月大部分时间,企业、工厂仍停工停产,商店、餐馆闭门歇业,因此一季度经济萎缩在意料之中。

各项经济数据昨天出炉后,市场反应波澜不惊,上证综指收盘小幅上扬0.66%,深证成指上涨0.55%,创业板指上涨0.62%。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受访时分析,中国在疫情过后推动复工复产,供应端在3月已明显改善,但需求端的矛盾突出,尤其是国际疫情对外需的冲击,要等到二季度才会显现。展望未来三个季度前景,他认为,这取决于全球疫情形势,以及国内宏观政策出台时间和刺激力度。“如果国内疫情没有太大反复,中国经济能逐步回到正常轨道,加上一揽子对冲政策出台,全年还是可能实现3%以上增速。”

会议也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