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打乱了所有中国企业的运作节奏。格兰仕原定本月1日恢复生产,但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根据广东省统一安排,复工延后至10日。集团董事长梁昭贤周二(18日)在公司内部接受媒体群访时说,恢复生产之后,公司很快进入繁忙状态。复工当天,公司总部的返岗率便达到70%,超过一周后达到81%,到月底员工返回工作岗位有望达到100%。

大型企业有相对充足的现金流、原材料储备与用工支持,面对疫情尚且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对于一些小微企业说来,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业务完全停摆,则可能是灾难性的打击。

严方秋说,在停工停产状态下,包括租金、工资与其他维持费用,初步估算他的公司每个月亏损额达几十万元人民币。这一状况至少要持续数个月,或到下半年才可完全恢复正常运营。

相关扶持须多方面考虑

保证员工到岗,是企业复工后开展自救追赶进度、降低疫情冲击的首要条件。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建设”,帮助企业争夺劳动力,则是地方政府间的一场暗中角力。除了企业自发跨省接人外,各地政府也多有组织专线客车、专线列车,甚至包飞机去劳动力集中的省份,接返务工人员。

一方面是政府鼓励企业有序复工,另一方面,企业在疫情下面对诸多复工难题:员工无法到位、原材料供应短缺、物流运输受阻、传统营销模式停滞等,即便是获批复工复产,企业内部的疫情防控更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挑战。

他指出,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不少企业在巨大压力下已是步履维艰,今年的疫情毫无疑问雪上加霜,很可能成为压倒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联合早报》分析,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产业链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链条中断,全球经济运行都将受到影响。

佛山另一上市企业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安排了特别包车,跨省接返因疫情封村或交通不便的员工。该企业生产的贯流风扇叶供给四川、北京等地企业,而后者利用这些配件生产的医疗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又供给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因为这一实际需要,广东顺威2月4日便开始复工。

北大调研:不少企业持悲观态度

格兰仕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联合早报》,格兰仕过去就有在春节后接员工返岗的传统;今年情形更为特殊,公司安排了多辆包车跨省接人,企业自有车队的商务车也全部参与,周四(20日)便派出35辆专车至广西、20辆商务车至粤东西北地区。

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地方政府出台新政

他也指出,每一次危机对于行业来说都是重新洗牌,疫情的发生与人员聚集、公共卫生条件有直接关联。在经历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之后,预计未来非物理性人员聚集模式会越来越盛行,数字化、无人化、自动化、网络化将更快发展,相反,依赖人员聚集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会受更大冲击。

他说,大型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其他国家在华的投资企业也是链条组成部分。从复工角度考虑,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这批企业需要首先考虑,以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通常是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防控疫情与保证生产经营安全方面,这批企业更具备生产安全、人员与卫生保障的条件。

赵锡军指出,小微企业恢复生产运营后,相关扶持须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除了劳动力、原材料、物流等必要条件外,企业大多超过一个月没有现金流,房租、水电、税务等相关费用的适度减免与延迟,也需加以考虑。

疫情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不少农村用封村、封路等方式直接阻挡外来人员进入,跨省巴士等公共交通服务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偏远地区的务工人员即便希望踏上返程,往往也不太容易。

距离1月23日武汉宣布紧急封城已整整一个月,中国大陆各地企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假期后,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开工季。

梁昭贤称,对每一家企业来说,疫情都是一个考验。市场经济是实力经济,在非常时期,尤其考验企业面对困难能否主动出击、是否具备跳跃性思维。

进入厂区,先过安防门、测量体温、双手消毒,在车间入口,再次消毒双手、外套喷淋消毒液、脚踏消毒机,这才得以进入生产现场。在位于顺德的家电企业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内,电器配件的智能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工人们无一例外佩戴着口罩,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各自作业。

停工面对成本压力,复工又存在被关闭的风险,企业无不面临两难局面。疫情平稳、民众恐慌情绪调整还需时日,而复工时间越晚,便意味着企业损失越大。

赵锡军:中国产业链中断 全球经济运行将受影响

保生产防疫情 广东省双重压力

企业面临两难局面

事实上,2月10日各地陆续复工后,已有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据澎湃新闻,一份落款为大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紧急通知称,攀钢重庆钛业公司由于复工后未严格按照市疫情管控要求进行管理,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严重事件,该公司两例确诊,一例无症状阳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触。这家企业目前已经封锁隔离。

为了让员工安心投入工作,梁昭贤说,节后开工首日,企业还公开承诺不会裁员,员工应有待遇不会改变,保留所有在湖北过年的员工岗位及待遇等。

没把握防控疫情 小企业赔钱延时复工

企业安排包车跨省接人

2月接近尾声,位于东莞寮步镇的东莞朗龙电子有限公司就仍未能复工。公司总经理严方秋告诉《联合早报》,他们现在还没有复工时间表,目前看来只能是“一边熬一边等”。在珠三角,像他们这样未能具备复工条件的小规模企业并不在少数。

广东本月13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当中包括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18条举措。其中提出,企业抗疫贷在具体条件下最高可达200万元(人民币,39万新元)。

广东是中国制造业与用工(聘用工人)大省,也是湖北之外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保生产与防疫情的双重压力同样突出。据《南方日报》引述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今年春节前有约104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原本预计节后有960万人返粤,但受疫情影响,全省截至上周仅300多万人返岗,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不少用工集中企业面临巨大劳动力缺口。

赵锡军指出,不少小微企业的经营内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满足民众的日常消费非常重要。这些企业的复工与疫情控制程度直接关联,在疫情控制得较好,民众可安心消费之后,这些企业也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该公司集团战略及商务中心总监罗华告诉本报,春节期间,公司一直与外地员工保持密切沟通,动员工人及时返厂,近期也陆续发车到广西、湖南、江西等省份接人。截至20日,企业复工率达到了80%。公司总裁莫绮颜则指出,目前该工厂的产能恢复50%左右,预计本月底能够全面恢复。

严方秋1999年在东莞设厂,主营户外照明、台灯等产品,近20年来见证了这座“世界工厂”的进与退。高峰时期,他的企业拥有近600名员工,近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用工难与融资难等问题,生产经营进入微利时代。严方秋在2017年开始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同时逐步缩小企业规模,年前疫情爆发前,他的工厂共有50余名员工。

由政府组织的广东首趟异地务工人员返岗专列已在周二抵粤,这是广东与云南联手开出的首趟“点对点”复工高铁专列,免费提供给496名外来务工人员搭乘。根据安排,接下来还将有不少于10趟返岗专列,分别从云南、四川、广西等劳务输出地出发,将务工人员请回广东。

疫情考验经济韧性,复工才是大考的开始。

针对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中国多地近期陆续发布了相关金融措施,其中浙江本月5日出台17条措施,包括加大小微企业降低要素成本的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等,以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小企业一边熬一边等

针对疫情下中小企业现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牵头在本月开展了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的专项调研。这一调研涵盖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和甘肃的2344家企业,结果显示,79.8%的企业没在2月10日前复工。这些企业中,有39.5%预计在一个月内复工,47%无法确定具体复工时间。

对今年状况持悲观态度的企业不在少数,40.8%的企业认为今年的营收较去年减少10%以上,还有约30.2%的企业认为尚无法判断今年的状况。为了应对巨大的资金压力,近15%的企业打算裁员,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裁员30%以上。

梁昭贤谈及的“主动出击”,包括企业员工到位的难题。

严方秋说,根据政府要求,企业复工必须提前提交多份申请,包括疫情防控承诺等,经审批合格后方可复工,一旦出现人员感染,全公司员工都要隔离,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责任。在没把握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很多小规模企业宁可赔钱延时复工,也不敢冒巨大风险。

“目前只有10多名员工可以复工”,严方秋说,在几乎全国各地都采取封闭式管理的当下,公司的外地员工或是由于各种限制无法回厂,或是因为担心疫情下的自身安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