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是,无论使用任何“通关密语”,最后都难免会碰触到“一中”或“一国”,这是台湾人无法接受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俞振华说:“无论谁先伸出橄榄枝,最关键的是中国必须对台湾采取‘互不否认’的立场,两岸才有可能对话。”
今天是台湾大选投票日,执政的民进党强打“顾台湾主权”,最大在野党国民党则力主“捍卫中华民国”,使选战再度聚焦台湾的国家认同问题,接受《联合早报》采访的台湾选民异口同声称“我是台湾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多数人认同的“中华民国”版图只限于台湾。“中华民国”台湾化的趋势,也影响了国民党两岸论述的受认可度。
受访年轻人一致表示很难认同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刘小姐(25岁)就指出,尤其是在九二共识已被“污名化”成一国两制后,香港爆发的反修例抗争令所谓的“两制台湾方案”更加难以接受。民进党对两岸现状的描述虽比较贴近现实,但也造成两岸官方零交流,更使台湾陷入外交困局。
就连他的母亲林素如(50岁,家庭主妇),也说自己认同“中华民国”,但同时强调:“这不代表我是蓝或绿,也不代表我要统一,维持现状是大家的共识。”
龚律安、林素如的想法在台湾人、尤其是年轻选民当中其实相当普遍。本报日前走访台湾大学,随机访问了六名大学生,发现他们声称认同的“中华民国”,更多是指人口2300多万、版图限于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台湾”,而非那个建立于1911年、版图包括中国大陆的正统“中华民国”。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马绍章不久前曾撰文说,“中华民国”台湾化已是难以回头的一条路。
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教授兼系主任钮则勋则认为,目前谈“一中”难以引起共鸣,建议考虑“两岸一族”的新论述,并务实地恢复过去“一族两席”的做法,如以观察员身份进入世界卫生大会(WHA),增加两岸交流机会。
维持现状是普遍共识
学者:须创造新模糊空间
以开拓两岸政治对话
1949年,约120万名大陆居民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这些“外省人”原本都期待两岸统一,但如今台湾人已不再强调区分省籍差异,维持现状也成了主流想法。
年轻人抗拒“两制方案”
难认同国民党两岸政策
本省人后代龚律安(21岁,元智大学社会政策系大四生)在桃园眷村忠贞新村“国旗屋”外受访时说:“到我们这一代,讲台语的已经不多,分不出本省和外省人。我是台湾人,认同中华民国,也认为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认同将如何影响今天的投票意向备受关注。据台湾中选会数据,今年选民人数达1931万,其中,20岁到29岁的年轻人近312万,20岁到23岁的“首投族”达118万。而《商业周刊》去年11月底针对首投族的民调显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有83.1%,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1.1%,认为自己两者皆是的为11.5%。
在花莲从事手工肥皂工作坊刘少筠(49岁)说,台湾人对国家认同的看法其实都很一致,很少极端偏颇的看法,只是政党根据统独的立场分成不同光谱,每逢选举为拉票而强调差异、制造对立,但其实很少人愿被中共统一或踩台独底线。
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彭锦鹏说:“我认为国民党应坚持一中各表,争取民进党和中国(大陆)的同意,两岸才可能重启对话。”
受访学者指出,目前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两岸论述都已陷入困境,必须思考新的论述,争取凝聚岛内共识,创造新的模糊空间,开拓两岸政治对话空间。
《商业周刊》民调也显示,最受首投族支持的政党是民进党(28%),时代力量次之(17.9%),国民党仅排第三(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