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这项成果将推动中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为应对中国人口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做出贡献。

(北京综合电)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美猴王”孙悟空——《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指出,这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宣布在去年11月27日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并在10天后培育她的妹妹、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这项科研成果昨天登上国际生物学权威学术期刊《细胞》的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孙强指出,成功培育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模型猴。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介绍,克隆猴主要有三个难点:首先是猴的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其次是猴的卵母细胞容易提前激活,若操作不慎,卵母细胞就会先开始自主卵裂,体细胞无法跟上,最后导致卵无法发育;第三是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差,培养囊胚效率低,优质囊胚比例低。

“中中”和“华华”姐妹俩的基因,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中国科研人员提取了这个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结果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这个过程也就是克隆,与知名的世界首只克隆羊“多莉”的克隆方法类似。

经过五年努力,孙强领导的团队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难题。他透露,顺利的话,第三个体细胞克隆猴“梦梦”将在本月底出生。

自1996年“多莉”诞生以来,各国科学家20多年来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

他说,这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既能满足脑疾病和脑高级认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广泛应用于新药测试。

他进一步解释,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再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就可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

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约翰·拉斯科说:“这是许多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国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