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艺术学院(简称“南艺”,前身为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的发起,其实与新加坡华侨中学(简称“华中”)关系亲密,渊源很深。
其中,20余件展品是华中历年累积的珍藏品,包括前董事长李光前、杨熹年,前董事陈光别,前校友会会长陈龙得,收藏家陈之初及校友蔡乙权捐赠的。这些作品多年来被忽略,状况不好,庄绍平说,董事部慷慨出资10万元,动用三家专业修复公司将艺术品修复至最佳状态,长久保存。其中有两幅大油画——钟四宾的《华中钟楼》和卢衡《钟楼侧景》,修复经历四个月,过程复杂,工艺繁难。
庄绍平说,在筹备过程中,有幸获得前华中校友、校董和家属捐献了10幅作品,包括在华中学生徐祖燊的书法、徐国基的裸体速写。
在华中读过书的画家出了五位文化奖得主——林子平、何和应、林友权、陈瑞献和吴珉权。浸濡过美国艺术气息的王瑾、吴珉权,留学英国的陈潮光,留学法国的谢玉谦,留学日本的梁其栋等等不同风格作品也会展出。
展览今天下午2时30分在华中文化中心艺术展览馆(681 Bukit Timah Rd,S269782)开幕,展至7月5日。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11时至傍晚6时30分,入场免费。
林学大说服了好几位在华中任教,才华横溢的画家到南洋美专任教、包括钟四宾(钟泗滨,1947年)、陈文希(1950年)、陈宗瑞(1951年)、张荔英(1954年),各自栽培无数后进,影响深远巨大。其他如李大白、施香沱等加入担任导师,促使南洋美专日益壮大,成为东南亚地区培育美术人才的重要摇篮。
华侨中学为庆祝百年校庆,特办“华中世纪名家珍藏展”,展出与华中有关的31位画家百幅画作,并梳理了华中和南洋艺术学院长久以来的渊源。
展览还展出华中老师吴得先、题写“南洋华侨中学校”牌匾的张瘦石、陈人浩、吕振端的书法、卢衡的书画;读过华中的画家纪经中、陈子权、郑国伟、陶祚增、陈子凯、陈隆庆、李士心、麦锦铫、方良等作品。
林学大(1893-1963)在中国厦门创办美术专科学校后,1936年应华中之聘,南下教导数学和美术。两年后,他创办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艺术教育系主任,教导水彩、油画。南洋美专创校之初,学生仅14名,财务上总入不敷出,林学大每周数天还去华中和南洋女中兼课,将所得薪俸补贴美专开支。
1952年,在华中校长郑安仑鼓励支持下,华中四位美术老师陈文希、刘抗、钟四宾、陈宗瑞,结伴到印尼峇厘岛旅游写生创作,次年在新加坡联办轰动一时的“峇厘之旅作品展”,此后展现南洋地区社会风貌的艺术语言“南洋画派”逐步形成,奠定了先驱画家的地位,桃李满天下。
配合展览出版画册,主办免费讲座:6月16日(星期日)下午2时,王瑾和何劭斌主讲“1950年代华中美术教育”,下午3时15分,梁其栋、方良和麦毓权主讲华中与南艺的缘分;6月23日(星期日)下午2时,赵振强谈艺术收藏与市场,下午3时15分,林伦全谈艺术修复。
修复20余件华中藏品
画展筹委会主席、华中副董事长庄绍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通过这次展览也梳理了华中和南艺长久以来的渊源关系,让华中在东南亚视觉艺术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重视,赠与学生与公众美好的精神食粮,希望借此提高华中人的美育素质。
华中今年为庆祝百年校庆,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特办“华中世纪名家珍藏展”,展出与华中有关的31位画家百幅画作,不乏鲜为人见的展品。林学大两幅油画《圣淘沙》和《可怕的时间》与儿子、画家、也是南洋美专第二任校长林友权的四幅油画同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