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亚洲最大的差别就是美国的自由和亚洲的拘束。本来以为传统的我会对美国自由奔放的文化反感,但是我不但不排斥,还对自由的定义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学校没有人会列给你清单,逼你做东做西。参加学生会后以为会超级忙碌,但是每次开会学长姐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我发表我的建议,连报告的主题都有我一人担当。他们只负责帮助我,给我资源去实现我想为学校做的事情。一开始我浑身不自在,没有头上的人控制我的一举一动,让我动弹不得,迷茫地在原地打转。

大学不是开玩笑的,看似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时间表,但是课业一累积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会错乱。这时候的我在新加坡可能会把苦自个儿吞下去,咬紧牙继续撑下去。可是结果通常都是精神崩溃,使得事情更不能顺利完成。在美国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有压力的时刻,先冷静地退一步。我学会善待自己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善待自己是一个让身心灵健康的必需品。让自己多睡个五分钟,手机讯息晚一点回,对一些无谓的聚会酒局说不,都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对于爱的观念,几乎每个人初次见面都会用He/Him(他/他的), She/Her(她/她的), They/Them(他/他们)来介绍自己的性向。都已经2018年末了,就让其他人有爱和被爱的选择权利吧。

总的来说,美国的确非常崇尚自由和个体。对于亚洲人来说,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或者训斥这种观念太过自私。但是对我来讲,华人常说的“保重”好像都是在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比如生病或是家人去世等。为什么我们不把“保重”常常挂在嘴边呢?亚洲的群体观念虽然没有错,但是我们省略了尊重自己的观念,使得合作关系总是充满着紧张和摩擦。如果我们能退一步,了解自己的喜好,善待自己,再去和别人交流,这样一定会更和谐。

人是习惯的动物,时间慢慢地过,我慢慢地适应。我可以很明显地感觉自己更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照顾自己的重要性。每当我提起要在学校办大型活动时,学长姐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我们全力支持你,但是你要确定自己的课业还有身心灵的健康都是OK的。”

让自己多睡个五分钟,手机讯息晚一点回,对一些无谓的聚会酒局说不,都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因为自己不把自己排在第一,没有人会把自己排第一。

关于社交,我也学会了几件事情。大学的社交生活通常都是围绕着喝酒和派对。但是没有人会逼你做任何事情。我有许多朋友去派对的唯一目的就是放松跳舞,滴酒不沾,没有人对此举动发出任何一点意见。更不会有人因为这样就不和他们做朋友。相反的,我也认识很多女生喜欢喝酒,和男生一起回家。在亚洲这肯定是八卦的导火线,但是在美国,每个人的观念一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他们有百分之百的权利为自己的身体选择和负责。

一开始我还有点气,以为学长姐对我的办事能力没有什么信心。后来才发现他们的观念就是这样。没有照顾好自己,怎么照顾好其他人?

作者一句话:“翊”是飞翔、“臻”是宝藏,就如文字能带着我们的梦想起航,文字也能将我们的回忆小心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