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观音,心问,菩萨您究竟出自哪位巨匠之巧艺,菩萨不语。再问,菩萨原欲往何处去,菩萨依然不语。木浦归来,对于元代龙泉青瓷,竟有些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

从新安沉船内打捞的大量中国陶瓷,虽然可以说明这是一艘中国的远洋货船,可这艘货船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严谨的学者一时也不敢下定论。有说到高丽的,有说到日本的,也有怀疑可能会向南航行到东南亚各地的说法。

20180208_3_2_Small.jpg
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

朝鲜半岛西南海域新安郡的渔民,自古传说“这里有大船沉没”。传说有多可靠,没有人在意。1975年5月,一个在新安海域拖网捕鱼的渔民,从海里捞起六件瓷器,他的哥哥是一名教员,对韩国古代历史及文物有基本常识。兄弟俩将瓷器送往当地的文教机构鉴定,最初相关人员告诉他们,这些瓷器是仿制品。后来器物辗转送到首尔,才证实这些都是真正的古代瓷器。消息在渔民圈子传开后,许多渔民开始进行非法打捞,并且将瓷器出售给古董商牟利。事件终于引起首尔文教组织的注意,才报警阻止渔民非法打捞。

也许是与木浦有点尘缘,抑或是偏爱晚秋,竟然选择这个时间点到木浦。清晨的海边寂静无人,远处的海鸥,三三两两在水上觅食,偶尔传来争食的鸟鸣,划破寂寥的空气,临海的木浦景观俨然萧瑟。迎面而来的海风虽然有些刺骨,我充满着期待的内心却毫不在意。急不及待地沿着海岸边迈步,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走到不远之处的韩国国立海洋文化研究所。

各种猜测,一直到船内发现的一些木牍与木签,沉船目的地的争论才尘埃落定。因为木签上的墨书写着“至治三……”“东福寺公物”“十贯公用”(背面)“衡门次郎”等字样。“至治”是元英宗的年号(1321-1323年),“东福寺”是日本寺庙名称,“衡门次郎”当属商贾或僧侣的名字。易言之,这艘远洋帆船的目的地是日本。只是这木签上所书的东福寺究竟位于日本什么地方,尚未厘清。

出水的陶瓷与器皿种类,60%是中国浙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其他尚有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河北地区的磁州窑瓷器等瓷种。反映中世纪时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崇尚。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产物,自汉代以来,浙江地区就已经烧造青瓷,到了两宋,青瓷的质量已是名满天下。日本贵族与寺庙的僧侣,对于中国生产的茶具,酒具、香具极为喜爱。

经过调查,韩国文化厅发现,这些瓷器的出处,很可能是来自一艘古代的沉船,并且开始筹备打捞沉船。海船沉没的具体位置介于新安郡的曾岛(Jeungdo)北面海域。

另外,大量的铜钱运往日本,主要是由于当时日本铸币稀少,几乎依赖中国铸造的铜钱流通。据说有些铜钱,还被熔铸为佛像。其实除了瓷器与其他器皿,海船里很可能运载不少的中国典籍,这也是日本最为渴望的文物,因为自唐代以来,日本不断地从中国引进大量书籍。瓷器与铜钱埋在淤泥下可以保存,纸本文献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韩国新安郡的曾岛北面海域,1975年发现一艘元代沉船,历经八年才打捞出水。打捞的文物包括两万件陶瓷器、28吨铜钱、1000多根的紫檀木料等,让人们有幸看到宋元时代中国海舶的装载全貌。

20180208_3_1_Medium.jpg
新安沉船船身与船底。

沉船打捞工作极为专业与复杂,何况是水下考古。像打捞新安沉船这样复杂的水下考古,在东亚地区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打捞过程中,由于水下能见度低,水流急,韩国政府甚至动员了海军等相关部门。从1976年到1984年,历经八年的打捞工作,这艘沉船所有的文物及船体残骸,才顺利被打捞出水。

求学时期,在图书馆里翻阅一本《国家地理》杂志,杂志内有一篇报道和一组图片深深吸引我。图片中两个戴着类似防毒面具与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清洗一些打捞自海底的陶罐,陶罐上长满海底贝类,另外还有一尊釉色翠绿的观音像。30年后,终于有幸在木浦海边的博物馆内,一睹这艘巨大海船的残骸,和船内发现的这尊浙江龙泉窑观音瓷像。

木浦市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角,人口约25万。1879年开埠后,成为朝鲜半岛的重要港口,这里造船业发达,也是农、渔产品的集散地。由于水路与陆路交通发达,木浦成为日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朝鲜物资的主要出海口。18年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奖人,韩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就出生于木浦新安郡的荷衣岛。

展览厅里,各类从沉船内打捞的瓷器令人目不暇给。走着看着,一尊青瓷观音像出现在眼前,这不就是日思夜想的龙泉窑观音瓷像吗?自从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图像后,就一直梦想有那么一天,能亲睹这尊只要凝望一眼,就会终身难忘的青瓷观音。如今,梦竟成真。

沉没800年的元代帆船

20180208_3_4_Small.jpg
出水的龙泉窑青瓷观音像。
20180208_3_3_Medium.jpg
沉船内打捞出28吨中国铜钱。

深秋的木浦

目的地是日本

满载货物的沉船,使到我们有幸一睹中世纪海上贸易的盛况。史学家对于这段历史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好几种说法。如果从这些年来,水下考古的收获来评估,香瓷之路的说法或许更为贴切。因为无独有偶,1974年,中国福建泉州湾也曾出土一艘南宋海船,船舱内发掘出大量的香料。学界认为,泉州湾的这艘沉船,是远洋航行之后回航时,毁于战火。足见在中外贸易航线上,中国船舶启航时,载满陶瓷外销,回航时则满载各地收购的香料,往返之间收获满满,古人的经商之道由此可见。

这艘元代海船遇难后沉入海底,船体一部分陷入淤泥中,露出淤泥的甲板部分,经700年后,早已荡然无存。埋在海底淤泥内的船骸则保存完整,船舱内的各类陶瓷与其他珍贵文物保存得极为完好。据测量,船体长34米,宽11米,重达260吨。从船舱内打捞出的文物包括两万件各类陶瓷器,铜钱28吨,1000多根的紫檀木料。另外尚有漆器、铜器、琉璃、文房用具,各类植物种子及药材。这个重大的发现,使到人们有幸一窥,宋元时代中国海舶的装载全貌。

沉船内的两万多件瓷器之中,就只发现这么一尊高约28公分的龙泉青瓷观音。不知是日本寺庙专门订烧的,抑或是海商船内特地供奉的这尊观音,打捞出水时,头饰部分已经损毁。然而这完全不影响观感,反而还略有些东方维纳斯的意境。或许这种感觉,与三上次郎对残缺瓷片的感觉是相同的。因为这位研究中国外销瓷的前辈,在他成名著《陶瓷路》里说:正因为它们是破片,没有完美者的傲慢与气势凌人,但却又平易近人,谁都可以亲近。这种感觉与见到脸部损坏之唐招提寺木雕佛像或希腊的雕像一样,我因此为之倾迷。

头饰损毁的观音像

历经八年打捞

1976年10月,随着有系统的考古打捞工作开始,一艘沉没800年的中国元代帆船被打捞出水,轰动全球考古界,因为出水的是一艘满载瓷器及各种货物的中国古代帆船。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遗产,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一个文化符号。相信每一艘船造好之后,无论大小,下水前都会命名。遗憾的是,这艘元代不知名的海船,只能以它沉没的地点新安郡,命名为新安元代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