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捕捉好踢球、抢球的神态,模特儿需身系绳索,在弹床上重复多个动作。张文辉说,他原本准备好108幅照片制造重叠交错的效果,但陆交局决定把他的作品从站内墙壁移到两个出入口上方,最终展现在公众眼前的只有16幅照片。

1.牛车水站:陈瑞献《凤眼界》

百胜站所在处的地面有一个深10公分的浅池,而这玻璃水池也是地下地铁站的“屋顶”,地面和地下空间就这样有趣地连接起来。

这幅颜色鲜艳的画中,蕴藏了一个故事:凤鸟穿越时空,从山海经中飞到了新加坡,画的下端有传说中笈巴海港(Keppel Harbour)入口处的“龙牙门”造型(据记载,该处曾有“龙牙”状石头耸立,是郑和船队下西洋时的重要航线标志)两旁的苦力以希腊神像般健壮造型来处理。来到现代,空中百鸟环绕着凤鸟,象征繁荣昌盛。下端高楼大厦以中国画中奇石形象作代表。最后部分是一团星云,一切归入宇宙,形成一个大循环。

5.建于华侨中学底下的地铁站,以创办人陈嘉庚(Tan Kah Kee)名字命名,陆交局邀请华中师生为这个滨海市区线地铁站,进行艺术创作。华中以校训“自强不息”和“饮水思源”为题,创作了两幅作品。校方要求全校4000多名师生反思校训对自己的意义,并用文字记录,再由1000多名学生重写这些字句,形成水流和旭日图案。

“一卡通”详情:http://thesingaporetouristpass.com.sg/ch/

得奖地铁站设计

其中一幅以1万多张车资卡,构成新加坡四座历史建筑:旧最高法院大厦、圣安德烈座堂、中央消防局及旧禧街警察局。另一幅则展现市区新地标,包括滨海湾金沙、滨海艺术中心、滨海湾花园的擎天大树,以及新加坡摩天观景轮。

管理单位陆路交通管理局(陆交局)在1997年推展“艺术之旅”(Art in Transit)计划,增添地铁站的美观,让乘客在使用公交之余,也能接触艺术并有审美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人们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参与感。

地铁路线图:https://www.lta.gov.sg/content/ltaweb/en/public-transport/mrt-and-lrt-trains/train-system-map.html

20171130_mrt_04.jpg
摄影师张文辉落足心思捕捉足球员踢球的动感姿态。(档案照)

2.榜鹅站:吴珉权的玻璃画作

除了大型画作,当你走在候车月台,地面上也有陈瑞献的一对各长50米的草书长联。这对长联更具体描述先辈移民奋斗安居的过程。

吴珉权先创作了九幅拼贴画,再与玻璃厂工匠合作,在玻璃上复制画作的图案与色彩, 烧出九幅各三米高、两米宽的画作。

除了以艺术创作美化地铁站,其中两个地铁站的建筑设计,也获得了国际建筑设计奖,堪称世界级的地铁站设计。

“一卡通Plus”( Singapore Tourist Pass Plus)除了是无限次公交日票,也能让人免费享用美食与进入一些景点参观。此外,还能享有其他打折优惠。售价是一天28新元,三天38新元。售票地点包括机场Changi Recommends柜台,或地铁站包括Bayfront、 Bras Basah、Changi Airport、Dhoby Ghau、Esplanade、Marina South Pier、Promenade的乘务服务(Passenger Service)柜台。

因地铁站建筑结构的关系,画作分成了四个部分:一、来自中国的帆船停泊海面;二、早期新加坡河面貌,河上商业活动还比较少;三、驳船、苦力、店屋、货品构成繁忙热闹的景象;四、河边建起了高楼大厦,有人舞蹈,有人奏乐,一片欣欣向荣。

1.体育场站

体育场站的卓越设计,获得了2010年新加坡最高荣誉设计奖——总统设计奖。此外,它也于2008年获得澳大利亚建筑师学会颁发的国际建筑奖。同年,也获得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奖项。

3.欧南园站:张永生的混凝土浮雕

两幅作品用了七八个月设计和创作。苏伟量说,有些车资卡破旧不堪,有些则印有个人资料,不适合使用。他们得从一箱箱的旧卡中,逐个筛选适用的,前后检查了10万多张卡,才挑选出2万多张。

地铁(MRT)是新加坡很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搭乘地铁的人次达250万。从1987年南北线(红线,North-South Line)最先通车后,下来30年逐步建设与启用的有东西线(绿线,East-West Line)、东北线(紫线,North-East Line)、环线(黄线,Circle Line)与滨海市区线(蓝线,Downtown Line),现已形成超过100个站、四通八达的网络。不过,地铁网络仍在建设与扩大中。

20171130_mrt_05.jpg
百胜站的特点是将水池当天窗,将地面和地下空间有趣地连接起来。(档案照)

体育场站采用大量铝制材料,经精细安排与设计,营造了时尚艺术感。站内设计灵感取自19世纪的欧洲火车站,让直线与曲线形成反差,灰色墙壁加上曲线设计,是在回忆已拆除的旧国家体育场。中央部分的天窗,让大量自然光直透地底月台,与月台蓝绿色地砖相互辉映,也使站内空间显得宽敞。两侧外墙也巧妙地使用“百叶窗”设计,加强采光。电动扶梯的齿轮设计,更是别出心裁。

20171130_mrt_13.jpg
多美歌站(档案照)

4.在环线巴西班让站(Pasir Panjang Station),有几幅看似电影海报的作品。故事主人翁是安南中尉(Lieutenant Adnan)。二战时,27岁的安南在抵抗日军侵略的巴西班让战役中,英勇殉难。为了纪念他,艺术家兼电影导演何子彦,在距离当年战地不远的巴西班让地铁站,以虚构电影的方式向安南中尉致敬。饰演安南这角色的是马来族明星Aaron Aziz。

20171130_mrt_16.jpg
陈嘉庚站(档案照)
20171130_mrt_07_Small.jpg
候车月台地面上有陈瑞献的50米草书长联。(档案照)
20171130_mrt_08_Small.jpg
吴珉权创作了九幅各三米高、两米宽的玻璃画作。(档案照)

在克拉码头站(Clarke Quay Station)乘搭电动扶梯时,可同时欣赏墙上的新加坡河面貌。这幅名为《新加坡河--叙旧话今》的画作,长60米,是画家蔡逸溪(1999年文化奖得主)的作品。

除了建筑设计,体育场站的别致,也在于那一幅幅精彩生动的足球员巨型照片。它们是摄影师张文辉的作品。为了展现足球主题,他前后面试了约20名男模特儿,好不容易找到一名会踢足球的巴西籍模特儿。

3. 12万片不锈钢圆盘,组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水滴,最大的高六米、重240公斤。在阳光照耀下,水滴反射出晶莹光芒。这件在环线宝门廊站(Promenade Station)、名为《宇宙旅程之梦》(Dreams in Social Cosmic Odyssey)的作品,由艺术团体phunk Studio四名设计师所创作。宝门廊站靠近新加坡河,水就成了设计师的创作主题。

陈嘉庚是著名华商与慈善家,1874年出生在中国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年少南下新加坡,从商取得成功。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领导南洋人士支援中国抗战。除了在新加坡创办学校,普及教育,陈嘉庚也在中国办学,倾资在家乡建设集美学村,并创办了厦门大学。他生前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一卡通Plus”详情:http://www.singaporetouristpassplus.com.sg/

【本特约系列由新加坡旅游局呈献】

以水池当天窗,让自然光线把水纹引入约35米深的月台,这就是环线百胜站(Bras Basah Station)独一无二的设计特色。

20171130_mrt_15.jpg
巴西班让站(档案照)

体育场站的建筑设计独树一帜,但在追求美观之余,也讲求实用功能性。这个站靠近体育城,那里的国家体育场与室内体育馆,经常有大型演唱会与活动,因此体育场站的出入口设计得像一个广场,非常宽敞,提供更多空间疏通人流。

百胜站的设计也出自奖项常胜军Woha之手。这个设计项目于2011年获得芝加哥文艺协会和欧洲建筑艺术与城市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国际建筑大奖。

可用钞票或硬币,通过自动售票机购买地铁单程票;或向地铁站售票柜台购买称为“易通卡”( ez-link card)的储值卡,除了用来搭乘地铁(MRT)、轻轨列车(LRT),还可用来搭乘公共巴士。

踏进牛车水站(Chinatown Station),传说中的凤鸟就展翅飞入你的视线!这是多元艺术家陈瑞献(1987年新加坡文化奖得主)的大型画作《凤眼界》,三米高,15米长。艺术家采用了古书《山海经》中凤鸟的意象:凤鸟一出现,天下太平,而凤鸟身上花纹形成“义、仁、信、德、礼”五个字,代表了华人的价值观。

20171130_mrt_12.jpg
盛港站(档案照)

旧车资卡变艺术作品

20171221_stb_droplet_Medium.jpg
宝门廊站(档案照)
20171130_mrt_09.jpg
全长140米的混凝土浮雕,是东北线最长的艺术作品。(档案照)

张永生认为,许多人习惯走向常用的月台,不会特意思考,头脑里可能正想着家里或办公室的事,或者是沿路风光,而地铁通道的广告牌或许也会不经意进入他们脑海。浮雕因此出现不完整的人体或建筑,就像记忆的片段。

4.克拉码头站:蔡逸溪《新加坡河--叙旧话今》

文化奖得主为东北线添色彩

20171130_mrt_03.jpg
体育场站的出入口设计得像一个广场,非常宽敞,提供更多空间疏通人流。(档案照)
20171130_mrt_10.jpg
乘搭电动扶梯时,可同时欣赏墙上的新加坡河面貌。(档案照)

2.东北线多美歌站(Dhoby Ghaut Station),有夫妻档艺术家米连柯(Milenko Prvacki)和妻子德莉亚(Delia Prvacki)的联合作品《交换》(Interchange)。多美歌站其实也是三条地铁线交汇的转换站(Interchange)。米兰柯以镶嵌画点缀电动扶梯下方的地面,以及周围柱子。黛丽娅则参考华族及土生华人的艺术风格,以瓷砖砌出精致壁画。

6.滨海市区线梧槽站(Rochor Station)的艺术作品,由毗邻的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七名师生所创作,呈现在月台的电梯墙上。他们到附近跳蚤市场购买了五六十样已逐渐消失的旧物,如打字机和缝纫机等作参考,然后用传统素描与先进数码科技,绘出物件的图案,把逐渐消失的景观捕捉下来。

如何搭乘地铁

水池长60米、宽15米的,可容纳九公吨的水。池底用了三层玻璃合成,确保不漏水。设计师在地铁站内采用乳白色大理石墙,以双重反射原理把光线引到月台,达到水纹投影的效果。

体育场站的设计源自2000年由陆交局与新加坡建筑师学会主办的一项设计比赛,脱颖而出的团队来自新加坡著名建筑师事务所Woha。团队后来将这个初步概念修改后落实。

夜幕低垂时,安装在水池下的LED(发光二极管)灯,将从天窗望去的夜空,变得更具魅力更动人。

1.东北线盛港站(Sengkang Station)有由许美莲创作的《转变中》(Transitions)。作品以两组彩色玻璃,反映盛港从淳朴乡村变为新镇的路程。暖色建构了对过去景物的怀想,现代盛港的高楼新貌则以黑白呈现。

他说:“我不选用本地著名足球员的原因,是不想塑造英雄,一个热爱踢球的普通人,更符合我的要求。”

地铁站其他艺术作品

旅客也可购买无限次搭乘公交(MRT、LRT与巴士)的日票“一卡通”(Singapore Tourist Pass)。日票只在其中一些地铁站的售票柜台销售,例如Bayfront、Bugis、Changi Airport、Chinatown、City Hall、Farrer Park、HarbourFront、Raffles Place、Orchard、Somerset。售价是一天10新元,两天16新元,三天20新元。

20171130_mrt_11.jpg
苏美安(左起)、黄子健和苏伟量用旧车资卡制作两幅艺术作品,创意十足。(档案照)
20171130_mrt_17_Small.jpg
梧槽站(档案照)

最初,东北线邀请新加坡多位著名艺术家为地铁站创作作品,包括四位新加坡文化奖得主。环线则让本地青年艺术家有发挥创意的平台。滨海市区线也邀请沿途一些学校参与地铁站艺术品的创作。目前已在80个地铁站推出的“艺术之旅”计划,有82名艺术家、19所学校与八个邻里社区参与,共创作了超过300件作品。

来到环线的体育场站(Stadium Station),就能感受到玻璃如何被巧妙地运用。出入口的玻璃墙,给人很强烈的透视感,墙的上端贴着几幅足球员巨型照片,动感十足,远看还以为是立体雕塑。

在原有南北线加建并于2014年通车的滨海南码头站,展示了三名年轻艺术创作者苏美安、苏伟量和黄子健的杰作。他们用了将近2万7000张已在2009年淘汰的车资卡,构成两幅作品,分别展示在地铁站的两个出入口。

画家吴珉权(1989年文化奖得主)的榜鹅童年时光,烧成了玻璃画作。画家在为榜鹅站(Punggol Station)进行创作时,努力捕捉童年时和父母到榜鹅海边野餐的情感记忆,把记忆中海水和树林复制在玻璃画中。玻璃画在不同时间,因光线关系,会呈现出不同效果。

多年前全面淘汰的旧车资卡,在滨海南码头地铁站(Marina South Pier Station)获得新生。

20171130_mrt_02.jpg
墙壁的曲线设计与电动扶梯的齿轮设计,都别出心裁。(档案照)

20171130_mrt_18.png
在新加坡搭乘公共交通所使用的储值卡“易通卡”。(档案照)

东北线最长的艺术作品,就在欧南园站(Outram Park)。这是张永生(1986年文化奖得主)的混凝土浮雕,全长140米。作品由69片2.3米高、1.9米宽的片断组成。

20171130_mrt_01.jpg
足球员的巨型照片动感十足,远看还以为是立体雕塑。(档案照)
20171130_mrt_06.jpg
《凤眼界》采用了古书《山海经》中凤鸟的意象。(档案照)

2.百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