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要进入别人的市场,的确该遵守它的市场规则,可随着品牌一次又一次的“卑微”道歉,有人开始质疑底线在哪儿。是该坚定不一定代表真理却独立的立场,还是向资本主义低头?中国偌大的市场,让它格外的自信和掌控话语权。雄厚的经济实力的确能让其他国家俯首称臣,可同时也不能低估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

目前的品牌现象分三种:第一、在发布会上的地图必须加入台湾及南中国海的虚线。第二、一些衣服设计上把香港、澳门和其他国家并排列举了上去。第三、便是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及不理解。

我不赞同那些特意诋毁某个国家形象的影视剧,但愿意接受那些诚恳讨论及让人反思的剧情。娱乐越来越离不开政治,它为何眼里一点沙子都容不进?是过分的自信还是心虚?

几周前,我的教授问了一个让我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动不动就要求品牌和影视剧道歉?

我对于第三种现象的愤怒表示十分理解,毕竟贬低及辱骂一个文化的时代早该随着殖民时代一起消亡。至于前两种现象,微博上近两年来开始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专门针对它们。只要发生以上现象,明星转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似乎已成了官方回应。倘若有人不愿意转发,便会被贴上反中的标签。

此次NBA和《南方公园》半吊子的“道歉”,就像是突然给世人提了个醒。一直以来我们并非只能一味的迎合,其实还有一个大家早已忘掉不敢尝试的选择。

今年以来已经有20几个品牌先后因一个中国的政治问题而纷纷道歉。就在上个月,美国NBA的成员还因为香港发声而连累NBA被中国禁播。美国成人动画《南方公园》也为此出了一集《乐队在中国》,并遭到禁播封杀。剧中的内容可能有些极端,但这部剧几乎讽刺一切的事物,因为在它眼里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

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万能的,但它也该有个度。如今的问题不在于对错,而是大家在未来严肃探讨一个问题的时候,是否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一味的压制一方,提高另一方的声音是否真的代表你站在真理的那一方?即便许多时候,反方提出的论点,的确未经过深思熟虑,可你不但不给予正确的教育,还直接选择“拉黑”它,双方也永远没办法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