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人性化
建屋局建设及研发署工程设计及研发卓越中心处长戴宝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组屋区智能化,让当局可以掌握区内公共设施的使用程度,由此更有效地做维修。居民也能获益于智能家电节省水电,更好地照顾家中的老人,提升生活质量。
戴宝碹强调,当局在设计智慧方案时,考虑到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以智能灯光系统为例,它在照明走廊时,会根据人流量渐渐改变亮度,省电之余也确保居民能适应。
不过对本地智能家居业者而言,“回家”的感觉可以通过一系列智能设备串联成为一个整体的场景。
在这个层面上,疫情改变我们对居家的定义。家,成了工作室,也成了隔离室。
陈光谊说:“这一系列的智能设备都需要与手机的应用融合为一体,由此一来,公寓设施才能变得足够聪明。由设备之间展开信息传递,我们才能获取准确的数据,确保住户保持社交距离,形成有效的防疫措施。”他认为,这些智能家电好比管理交通秩序的“红绿灯”,它不需要故意张扬,若设计得当,人工智能理应在人们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排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智能家居可说是科技市场上持续关注的热点,随着5G网络的兴起,不少人期待看到一个更强大的物联网横空出世,进一步带动智能家居的升级。但这些科技手段始终要扎根于生活,智能家居是否能为都市人带来更具有质量的家庭生活,且拭目以待。
本地智能家居公司Home-A-Genius联合创始人郑丝元解释,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欧美的产品在软件系统上未必匹配,让许多人在自行组装智能家电时经常碰壁。因此,郑丝元的团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智能方案,挑选相应的智能设备,确保它们之间运作顺畅。
随着人们在疫情下的居家时间变长,郑丝元在最近几个月收到比过去多三倍的顾客询问。由于家里人多,办公空间不足,网速不够等问题,有些顾客也打算做智能家居的装修,让家里更适合居家办公。
杨普尰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资讯系统学院,胡芫通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化学工程。自2015年开始,两人设计智能家电方案,一方面因为当时本地市场还在萌芽阶段,另一方面因为从外国引进的产品还有一些瑕疵:不够准确,性能不可靠,界面复杂等。
“物联网”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它意味着人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及是否有紧急按钮之类的设备,郑丝元说有,但她担心使用者会感到不舒服,“我们在设计智能方案时,也要考虑顾客的感受,尤其是关乎残障者的尊严问题。与其使用紧急按钮,不如让他们使用市场上常见的器材,帮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本地智能家居公司Koble致力于为顾客设计智能方案。公司由杨普尰(27岁)和胡芫通(27岁)在2018年成立,产品包括智能的电灯、开关、窗帘、门锁、各种感应器等。
公寓生活在疫情来袭后出现许多改变,电梯、健身房等公共生活空间都是传染疾病的风险区域。如何保护住户,排除不必要的传染风险?陈光谊相信,这也是人工智能派上用场的时候。
陈光谊在2016年成立Habitap,见证本地智能家居市场的兴起。他发现,如今至少有八成的住宅开发商会仔细考虑如何采用智能家居技术,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一些公寓从停车场到电梯,再到每一位住户家里,都有信息互通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为公寓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然而对居民来说,从最基本的使用层面,到设计一套智能家居的生活方式,这中间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本地智能家电待开发
然而,产品生产的成本不低,公司必须要有足够多的订单,才能让厂商投入生产。不过,Koble如今的智能产品已略具规模,产品可以在ZigBee物联网开放平台运作,因此能与许多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兼容。胡芫通说,他们也是本地最早与室内设计师合作的智能家居公司之一,借此把智能设备作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获得不少顾客青睐。
自居家办公开始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变得模糊。不过,对本地智能家居业者而言,“回家”的感觉可以通过一系列智能设备串联成为一个整体的场景,告诉在家办公的你,终于“回家”了。
通过信息互通的“物联网”,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居家生活,不仅优化居家的舒适感,同时为家人带来更多关怀。
他解释,一些公寓的电梯已经“智能化”,住户能在与外界零接触的条件下用手机呼叫电梯,选择楼层。电梯的网络具有严谨的安全性,让外人无法随意操控。
音乐响起,灯光由亮渐变为柔和的光泽,室内温度在空调和风扇的协作下惬意舒适……看看时间,是的,下班时间到了,在家办公的你终于“回家”。
人们早已十分熟悉智能开关和手机应用的操作性,陈光谊看重的是让人工智能学习人们在家里养成的各种习惯,因为这些才是生活的大数据。
郑丝元说,若家中有坐轮椅的残障者,许多实体开关都是他们生活的障碍,换成手机应用开启家里各种智能开关,不仅会方便许多,也能实时通报家人家中的情况,以应对任何紧急状况。
若家里的年长者或小孩有夜间走动的习惯,人工智能会开启夜灯。若家里人出门上班,人工智能也会关闭家里的热水器,减少用电。
陈光谊指出,如今的智能设备已不只是扮演开关遥控的简单角色,人们更关注的是“安全性”“人性化”……智能家居如何为家里人带来更具关怀的服务?
为方便居民使用智能家电,该区的智慧型组屋都会有一个智能配电板,屋内每个房间也各装有智能插座。
人工智能也防疫
组屋区智能化
不仅是公寓,本地的组屋也朝智能生活迈进。榜鹅北岸正在建设1402个智慧型组屋单位,包括在区内采用智能灯光系统、智能风扇和智能气动垃圾收集系统等高科技。
陈光谊的团队正在设计新一代的Habitap人工智能,让它通过机械学习(Machine Learning)为家中每一个住户提供私人订制服务。用户也可以为设备设置专属权,这有助于让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一定的隐私空间。
有人说这是一种受“懒人经济”驱动的需求,人们正在不断地把生活的主动权交给机器把关。但换一个角度,如今家中的电器越来越多,如果能智能化地管理和使用,住户不仅能优化居家的舒适感,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耗电。
以Habitap为例,用户只须要点击手机应用,就能操控多达200多种相匹配的智能家居设备,住在公寓的住户也能利用手机预约网球场、烧烤台等公寓设施。
本地智能家居公司Habitap创始人陈光谊说:“这几年来,智能家居的技术不断地成长、改进……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和‘住家’对话,像聊天一样发个简信,家里的智能设备就会明白该做些什么。”陈光谊说的,是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助手Habitap Handy,它不仅能对话,也能捕捉住户的生活习惯,更有判断力地为住户打点生活。
郑丝元说,要让家变得真正“智能”起来,不仅要考虑房间的布局,也要顾及不同家庭成员的需要。“在许多人眼里,智能家居或许不算是必需品。但对家有老小的家庭来说,一个智能家居可以分担不少生活压力。”
自从居家办公开始以后,多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这是一句调侃,调侃疫情下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变得模糊,公私不分的代价就是在家里也难以清静。
另外在公寓的健身房,住户只须要用手机扫描就能确认身份,自动开门。与此同时,健身房里的人数能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确保不超过五个人一起健身。
智能从设计出发
杨普尰说:“本地顾客在设计智能家居时有几个痛点:首先是客户搞不清楚设备的兼容性,其次是他们不知道智能家居有哪些功能上的潜力,也就不知道如何完全利用智能家居。”他说,他们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就是因为智能家居只有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运作,才能展现出所有的好处。
组屋区也将安装感应器,记录气温、湿度等实时环境信息,这些数据可帮助当局寻找更多提升居住环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