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艺术活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也非常有帮助。陈春勋(54岁)六年前开始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的创意中心(Creative Hub)上课,并在指导员的鼓励下开始学习点画(Pointillism),意即通过无数个彩色点的堆砌作画。现在,他不但定期作画,还当起导师教导其他学员。
艺术让康复事半功倍
有兴趣参与,可上协会官网了解详情。
Valerie说:“任何工作都有压力,重要的是懂得怎么减压和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会不会担心工作压力导致病情复发?
她说:“早前每四个月就复诊一次,现在已经改成半年一次,医生也说对我的工作表现有信心。”
九年前被诊断患上精神分裂的Valerie刘(34岁)说:“或许是因为媒体上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报道都是负面新闻,例如精神分裂患者拿刀伤人,或是患者自杀,结果让大家对于‘精神分裂’产生恐惧。”
陈春勋说:“我喜欢点画鲜艳的色彩,也喜欢通过一点一点的作画培养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学习点画之后,我的情绪比从前稳定,思维更清晰,双手不再发抖,药物的剂量也减少了。”
中学时候修读美术班的陈春勋,至今画了21幅点画,其中15幅已经通过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的慈善拍卖成功售出。去年,他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的安排下到位于裕廊坊(Jurong Point)的Creative Mindset创意中心教课,学员包括公众以及精神病患者。目前,陈春勋每周有三天都会到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的创意中心,其中两天是自己作画,另一天则是当助教,教导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画点画。看他用心示范并耐心指导学员,就算是初学者也不会感觉任何压力。
工作满足感来自帮助患者
事实上,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像糖尿病患者一样,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患者也能回到校园和职场,继续念书或工作。
Valerie说:“我之前没想到自己可以负责这么多职务,现在不但对自己更有信心,工作也培养了我的韧性和耐力。”
以Valerie为例,她原本在专门支持精神病患看护者的志愿福利团体看护者联盟(Caregivers Alliance)担任接待员,去年8月开始成为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简称SAMH)的朋辈支援专家(peer support specialist),为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辅导与支持。此外,她参与协会的公共教育活动,与学生和公众分享自己的康复历程,纠正大家对于精神病症的误解。
Valerie强调:精神分裂症不但有治疗方法,患者也能康复,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她希望更多人了解这点,如身边有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每年的5月24日是世界精神分裂症日(World Schizophrenia Day),尽管公共教育活动不少,但许多公众还是对于这个病症一知半解。
Valerie说:“分享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其他人更愿意寻求帮助,以及让患者相信自己绝对可以康复。看到原本连眼神交流的勇气都没有的患者开始敞开心房,双眼炯炯有神,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她说:“康复过程中,家人一直非常支持我。正是因为他们把精神分裂症当成一般病症看待,我也能正视并接受自己的病情,从而走向康复。患上精神分裂症根本不是任何人的错。”
对Valerie来说,她的工作最大的满足感在于帮助其他患者。例如看到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康复,或是开始愿意和她分享心情,更肯定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最近在某所初级学院的分享会上,她的演讲更促使一名同学主动告诉学校辅导员自己的母亲患上精神分裂症一事。
精神分裂症绝非绝症,患者不但可以康复,也能继续工作和过正常生活。
两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分享工作和艺术在他们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目前在裕廊坊和月眠艺术中心(Goodman Arts Centre)设有两个创意中心:Creative Mindset和Creative Hub,为公众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各式创意课程如平面艺术、舞蹈以及陶瓷等。Creative Mindset也设有展馆,让公众欣赏患者作品。
她的减压和保健方法包括:确保睡眠和运动量充足,以及在修容上花时间和心思。此外,她定时去心理卫生学院复诊,并且让医生知道自己的近况。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提供多种创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