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出售市场要复苏,还需要一些时间。目前的宏观环境大体上让人失望,可能进一步影响发展商在购地方面的胃口。今年第四季的集体出售市场预计会维持淡静,但价格预期可能会因为经济放缓而缩窄。”
本地集体出售市场受困于严峻寒冬,今年第三季只有两个项目成交,总交易额为1亿8360万元,同比下滑55.6%。
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东南亚区研究部主管李敏雯也不看好集体出售市场的前景。她指出,若屋主和发展商无法缩窄价格分歧,集体出售市场会继续面多许多挑战。
利斯苏富比(List 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研究部主管韩焕美也有类似看法。
他也发现,在降温措施推行前,成交的集体出售项目以私宅项目为主,之后则以商用地段较多。
去年第三季的交易量同样不多,只有三笔交易,但都是私宅项目,而且总交易额达4亿1324万元。其中卡莎美福特公寓(Casa Meyfort)和靠近兀士维弄(Woodsville Close)及麦耶巴齐智亚路(Meyappa Chettiar Road)的地段是在7月初完成交易,因此不受降温措施影响。
“发展商意识到,若以高价购地,可能无法回本,因为市场无法支持它们有意制定的售价。”
“新一轮降温措施针对私宅项目,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去年上半年的集体出售交易量为35笔,交易总额超过100亿元,但在下半年却骤降至五笔总额8亿2100万元的交易。”
据仲量联行执行董事陈鸿文观察,集体出售市场自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在去年7月6日施行后便一蹶不振,而且在近期内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仲量联行(JLL)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三季成交的两个集体项目是武吉班让凤凰路一排带有店屋的公寓,以及位于滑铁卢街的民苑(Min Yuan)。
她受访时说,受降温措施影响的发展商必须缴交5%的印花税,以及25%的额外买方印花税,这意味着成本和风险更高,致使发展商在购地时更谨慎。
分析师指出,由于有许多新私宅项目单位仍未售出,发展商不急于购地盖房,这场严冬预计会持续到明年。
今年上半年共有三个项目以2亿7700万元的总额成交,其中两个是商用项目Selegie Centre和海德大厦(Realty Centre),交易额共达2亿6800万元,占总额的97%。
她还说,已推出和未推出的新私宅项目共有3万5000多个未售单位,若按每年新私宅需求为8500至9000个单位来计算,这些未售单位足以应付接下来四年的需求。因此,集体出售市场预计不会再接下来半年至一年内回升。
前者由青建地产以4260万元买下,后者则由飞龙集团(Fragrance Group)以1亿4100万元购得,交易价比1亿4500万元的要价少了400万元。民苑地段获准改变用途,可建造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