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预期始于官方出版物披露的一段习近平内部讲话,提及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彼时市场多将此解读为为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央行或将像欧美央行一样买入国债。
随着官方数次公开发声及市场人士热议不断,中国央行入场参与国债交易的预期越来越浓。令市场颇费脑筋的是,长期置身国债市场之外的中国央行,将如何开启这项操作,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夏乐和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都表示,央行买卖国债会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的行为,一开始规模较小,先让新工具亮相,其后再逐渐增加规模,最终成为央行扩表的重要方式。
不过,梁伟超表示,除了直接卖出存量债券,央行还可以通过买断式回购等方式向银行等机构借入国债,再进而卖出。
下半年开启国债买卖操作的声音似乎在市场中占据上风。夏乐对此表示,比较合适的窗口可能是7月中国共产党举行三中全会之后,因为大会可能会有一些针对金融工作的指导,“会后央行或主动寻机来施行”。
中国央行没有立即回复彭博的传真问询。
“可能先卖的机会大,控制长期国债利率是一个好的借口,”西班牙对外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夏乐表示。
相比10年前国债余额仅占GDP的不足15%,今年底中国国债余额料将增至3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6.4万亿新元),超过GDP的25%。国债池子的扩容为央行交易国债提供了基础,不过相比美日央行,中国央行持有国债的规模很小。
中国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本周在2.3%上方徘徊,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本周在2.55%附近徘徊。相比短端的明显下行,长债收益率偏强震荡。
不少交易员认为,考虑到上次央行升级警示之前30年国债收益率曾降至2.54%下方,预计2.55%以下的位置可能持续受到央行关注。
接受彭博访问的经济学家和交易员对此各有猜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央行买卖国债的交易方向、期限和规模,将取决于央行当时的政策目标。比如为了调控收益率曲线,与管理市场流动性,可能选择不同的操作路径。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市场对央行入市虽有预期,但立即实施的紧迫性不高。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的研究主管治晓佳称,出于风险管理的目的,中国央行希望阻止一些金融机构过于激进地追逐收益率,但立即卖出并不紧迫,因为在中国央行发出警告后,长端收益率尚未创下新低。
随着长债利率在上述预期加持下创出逾20年新低,且更多存款通过理财产品涌入债市,央行屡次发声予以降温。继5月上旬表示国债买卖会是双向操作后,上周更升级警告称必要时或卖出国债,令市场关注点由加码宽松转向防范长端利率风险。
在开展国债买卖交易之初,中国央行的做法与欧美央行的量化宽松显然将有明显区别。中国当前政策利率仍远高于零,常规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很充分,央行的国债买卖将旨在避免收益率异常波动,而非推低利率。
在期限选择上,夏乐表示或以10年期为主,丁爽则称任何期限都有可能,原则是不要造成收益率的大幅波动,因此央行可能选择市场深度足够的债券。
央行持有国债体量有限且剩余久期偏短,可能对央行参与国债交易形成一定限制。中邮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梁伟超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央行持有国债已知个券存量规模不到1.4万亿元,加权剩余期限在1.44年。报告根据历史操作推断,目前央行持有长券剩余期限在八年附近,规模仅约78亿元。
来源:彭博社
ING Bank IN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ynn Song亦持有类似观点。在他看来,欧洲央行本周将降息,美联储也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采取行动,未来几个月人民币贬值压力料开始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