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面临的困惑还能从知名企业家相继转型上窥见一斑。
第一是市场的成熟。谷歌垄断全球搜索的9成,在各国普及的苹果终端超过20亿部。Meta的Facebook每月有30亿人使用,仅亚马逊就承担作为消费大国的美国的电子商务的四成。
“科技行业绝对不会发生泡沫”——在美国的科技行业,这一看法长期被视为常识。这是美国卡里斯玛(Charisma,超凡领袖型)创业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的话。但现实中的各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称得上长期泡沫后遗症的严冬时代。
令人担忧的是本应肩负未来的登月计划(moonshot)项目也相继消失。例如亚马逊2022年秋季大幅缩小内部的秘密研究所,取消了能源和环境相关的一部分计划。
犹如娱乐场所的办公室里设有免费的自助餐厅,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也很优厚。凭借全新的职场环境而风靡一时,但现在甚至关于午餐的牛肉都面临异议。在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领域因与美国国防部走近,招致了大规模的反对运动。应对多样化的行动和责任增加。
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负面连锁效应一下子扩大至整个行业。背后是无法仅以新冠疫情和通货膨胀轻描淡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冲击各企业的中年危机。
“正在受到频繁的见异思迁、冲动的决断及强烈后悔的困扰”(美国彭博社)
作者:阿部哲也
眼下各企业的服务正对各国的政治和社会造成影响。彰显硅谷风格、自由奔放地开展业务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会成为传统型企业”,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曾如此表示,由此起步的谷歌目前包括兄弟企业在内,雇用了19万的员工。
围绕美国科技行业,尤其是科技巨头,三大地壳变动正在从根本上动摇它们的基础。
拉动世界数据经济增长、同时还是美国繁荣象征的科技行业到底正在发生什么?揭开出现这一现象原因的关键词是“midlife crisis(中年危机)”。
“冠病回旋镖”产生影响
第三股逆风正是全球的监管网。不仅限于在一系列科技行业监管方面带头的欧洲。美国司法部也终于针对谷歌的网络广告业务提起诉讼,要求其拆分。即便各主要企业展开创出历史最昂贵的游说活动,状况也未改变。
消失的“登月计划”
“为了与过去两年的迅猛增长相称,做出了与如今面临的现实完全不同的判断”,正如裁员1万2000人的谷歌首席执行官(CEO)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解释的那样,尤其是“冠病回旋镖”将困扰各企业。冠病疫情推动远程办公普及,各企业押注自身服务的利用增加,竞相启动了大量招聘。但相关特需成为过去。
各科技企业推进了基于智能手机和APP的新信息革命,广告、娱乐和金融等所有领域都被改变。也正因为此前取得的成就巨大,所以迟迟找不到接下来挑战的山峰。
局面的变化体现在历史最大规模的裁员上。谷歌(Google)、Meta(原Facebook)、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被称为“GAFAM”的IT巨头几乎集体滑坡,进入2023年后裁员计划也一直未停止。
“如果科技企业失去梦想和野心,还将剩下什么?”。据说,在谷歌的纽约基地工作的前员工为了拯救患疾病的家人,跳槽到了医疗保健相关的新兴企业。离开老去的科技巨头的人才能否在各地撒下新的种子?不仅是美国,这还关系到世界经济的“未来”。
来源:日经中文网
三大“地壳变动”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为了推进太空开发而辞去CEO职务,而将Meta变为网络广告巨人的谢莉·桑德伯格也已引退。已攀登完高耸而险峻的山峰的经营首脑等人相继离开各科技企业。这种趋势与行业整体处于迷茫之中不无关系。
另外,内在的危机、巨大化带来的文化嬗变也在加强。
与此同时,迅速的加息拉开序幕,新业务不可或缺的Easy money(容易钱)也被切断。业绩增长放缓,股东的失望不断累积。经营者们对长期增长也丧失了原来的从容和自如。为了支撑股价,他们不得不通过人工费等的成本削减来渡过难关。
随着科技行业提升存在感,各企业与各国政府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各企业都已经变得过于巨大,彼此蚕食对方业务领域的同类相食(cannibalism)也日趋严重。无法再像能瞄准蓝海市场(未开拓市场)的过去那样行动。
日趋短命的美国主要企业
Meta19岁、谷歌24岁、亚马逊28岁、苹果46岁、微软47岁……在主角更替剧烈的美国经济中,各企业均已不再年轻。相反,正在迈向即使被认为已过全盛期也不足为怪的局面。
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中年危机指的是自己意识到衰老、丧失精力的精神状态。因为已走过人生道路的折返点,对生活方式感到动摇。在美国,去年年底以后将各科技企业比作困惑的中年,对此加以论评的声音增加。
从短期来看,认为目前的接连裁员单纯源自恶劣环境叠加这一解释很多。
美国咨询公司Innosight的数据显示,构成标普(S&P)500指数的500家主要企业日趋短命化。1970年代后半期的“平均寿命”为30至35年,但今后十年将缩短至15至20年。
“征服最具意义、最重要的山峰后,(它们)在寻找新目标上感到苦恼”(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