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可以唬人,也能骗人,寄望执政者客观检视、平衡传播,民众尤应擦亮眼睛,千万不可被误导与蒙蔽。

多数民众近年来感受最大的冲击是冠病疫情干扰,许多行业与从业者备受其害,通货膨胀则大幅推升生活成本,许多民众感觉变穷了。执政当局着眼于台湾经济的整体表现亮丽,逆势出现正成长,主因是拜外销产业所赐,特别是科技、半导体产业表现突出,内需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则受创严重,而这些产业关乎众多民众的生计。

更糟糕的是,执政当局宣扬的经济数据经常见树不见林,看到冰山一角而不见底下全貌,结果流于欺人且自欺。比如,民进党全面执政之后,台湾真的不再“依赖单一市场”了吗?实际上,十年来两岸的贸易金额增加一倍,马政府离任前一年的2015年,台湾出口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度为39.4%,2021年增加到42.3%,显示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而且,台商投资大陆保持增长的趋势,呈现大项目多、科技含量提升的变化;在在显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更上一层楼。民进党政府却以不符实情的说法宣扬“抗中爱台”的必要与成绩。

从地方公职九合一选举到台北市立法委员补选,执政党三连败,原因何在?从政治基本面到选举技术面,可以找到各种原因,都言之成理,但经济因素也不可忽略,宏观的总体经济环境常被视为执政绩效的重要指标,民众的切身感受则直接影响投票行为。台湾的“经济选民”虽然没有欧美国家那么众多而敏感,但在经济情势剧烈变动的当下,对一些选民的投票行为应有一定的影响。

执政当局大肆宣扬的美好佳绩往往不堪细察,比如平均居民所得超过3万美元,主要原因也是出口成长率高,其中关键因素是台币汇率升值,致使以美元计的平均国民所得大幅成长。多数民众实际上并未感受到所得增加,反而因为实质所得赶不上物价增幅而感到所得减少。然而,当局选择性宣扬一些傲人的数据,而不去全面探查数据的多端内涵及其背后缘由,更不去感知民众的真实际遇,结果不但远离真实的民意,甚至都被自己蒙蔽了。

经济数据繁多而复杂,不能只看有限的数据简而化之解读,如果只拿有利于执政当局展现绩效的数字,而刻意排除其他不光彩的数据,尤其是攸关民众切身感受的数据,则将谬以千里,甚至被认为不知民间疾苦。所以,经济数据必须全面关照,而且应该从民众的生活实际着眼,否则执政者可能自我感觉良好,拿来做大内宣,民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有些选民甚至因之投下赌烂票。

出口成长与内需市场萎缩同步发生,受益者财富增长与受害者荷包缩小并同出现,总体经济的亮丽数字与微观层面的灰暗同时现世;青年的相对剥夺感更严重,原来对民进党执政满怀信心,如今却是美梦幻灭,如何能再力挺?执政当局只看正面而不看背面,只颂赞光辉而漠视黑暗,所以无法接受选举结果,反被民众讥为冷酷无情。

经济日报社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蔡总统输得很不甘心,她自认为经济政绩不错,只是各项执政数字表现与人民实际感受有落差。她在脸书上说,政府强调整体施政成果,而人民的感受才是投票的决定性因素,执政成绩与人民实际感受的落差,确实是政府应该去检讨和检视的。她为此而召开国安会议,近期并一再强调台湾“经济转型、能源转型”顺畅,过去依赖中国大陆单一市场的情况已经翻转,又说经济已更有韧性;更亮丽的成绩是,平均居民所得突破3万美元,可望超越日韩。如果这些经济佳绩信而有征,人们对数据表现也感同身受,则民进党应该大获全胜,实际选举结果却恰恰相反,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