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岸田来说,加速右转,急速推动极右的军国主义思想存在极大社会风险。
日本的重新加速右倾对其内部发展及政策会出现十分危险的发展,修宪强军走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国家是一个安全威胁,周边国家会加速防范。这必然对日本经济毫无益处,甚至会打击日本经济。
历史何其相似。
安倍遇刺事件无疑将对日本右翼势力意图在参议院选举后推动修改日本国宪法的计划带来一定变数。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利于这个方面推动的,对于岸田政府来说,相信也会善加利用“民意”。
1960年7月14日,安倍晋三的外祖父、时任首相岸信介遭遇右翼分子荒牧退助的刺杀。荒牧在回答警察询问时说,“由于在竞选总裁问题上对岸信介抱有反感才刺他的。”
岸田政府福兮祸兮?
要知道此次安倍遇袭事件,正是在日本右翼政治家的政治目标与普通国民生活诉求背道而驰的背景下发生的。虽然近年来自民党执政地位稳固,但在经济长期低迷、国家发展面临深层次困境的背景下,民粹等极端思想依然暗流涌动。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7月8日11点半左右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进行街头演讲时中枪倒地,下午5时3分证实不治。疑犯山上彻也曾服役日本自卫队,他调查过程中供称,“我对安倍心怀不满,想要杀了他,所以就(开枪)打了他。”已有声音认为,安倍遇刺是“战后日本政治中最大事件”。
加速日本“向右转”
但,修宪议程本身在日本国内存在巨大争议。在7月3日举行的朝野党首辩论上,在野党方面,立宪民主党党首泉健太表示“修宪并非最优先课题”。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坚决反对”修宪,批评自民党围绕防卫费的竞选承诺将把日本“变成给他国带来威胁的军事大国”。相比修宪,日本选民最关心的是经济、就业、劳动政策、消费税、物价上涨等贴近国民生活的议题。此次安倍遇袭事件,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安倍遇刺的外溢效果,很可能被日本右翼利用的可能。如果能在参院获得绝对多数席位,甚至在社会意识层面让右翼的一些主张引起更多关注和支持,都会为右翼接下来正式提出修宪动议提供有利条件。也就是说,安倍遇刺可能加快日本“向右转”的氛围和冲动。
除了选票,安倍极力推动的一些理念也可能会被放大。作为右翼代表,安倍最近几年一直在带头鼓譟推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战、介入台海甚至跟美国加强联动遏制中国等等。日本社会仍有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但在安倍遇刺,一些人反而可能会在同情情绪下接受安倍的一些主张。
这次事件发生在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之前两天,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仍然摇摆的选票流向安倍所在的自民党。不管左右,日本社会内部反对暴力暗杀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安倍遇刺将会刺激选民同情和投票倾向。
行凶者表示“我对安倍心怀不满,想要杀了他”,究竟是何不满?无外乎几个方面:对以安倍为首的右翼推动日本在安保甚至经济层面的“右转”极度不满;认为安倍等在推动日本扩军备战等方面走得还不够远;但也可能是,日本社会底层生活不如意,认为是日本政治人物让他们生活艰难,于是发泄怨气,而安倍又恰好出现在奈良街头。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日本经济原本就长期积弱不振,日本央行认为“拉高通膨和日圆贬值”是让经济振衰起敝之道。只是事与愿违,纵使利率持续压在谷底,推出一波接一波的财政刺激,通缩阴霾挥之不去,通膨率始终达不到目标。日本民众工资成长停滞,物价劲扬,生活依然“贫血”。如此,只能令日本社会的分裂加速,左右翼的对抗会更加明朗化。当社会积怨持续,社会暴力事件就会成为发泄的方法。
究竟发生了什么?
来源:香港01
事实上,岸田上任后,在修宪强军方面似乎比安倍更加激进。目前正值日本参院大选的关键时期,安倍和岸田都分别在外参加造势大会。岸田日前声称,他将会推动修改宪法,并且放话“对中国,我一步也不会退让!”目前对俄罗斯更是不客气。
7月8日,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的关键节点,安倍晋三在奈良县进行街头演讲为自民党助威。而就在事发前的7月6日进行的民调显示,本次参议院改选过后,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以及一些小党和无党派议员等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的势力将继续占据参院三分之二多数,即至少166个议席。根据日本修宪相关程序,发起修改宪法的动议需要在国会众参两院分别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动议若获通过,将付诸全体公民投票,当支持率过半则可修改宪法。而目前,日本国内修宪势力在众议院控制三分之二议席。
而在62年前,岸信介罔顾二战后日本国民珍视来之不易和平的意愿,将自身的政治目标强加给国民,执意利用自民党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利用国会多数表决,强行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引起公愤,导致之后发生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