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宛琳
宣布参选只是第一步,改革还有一万步要走。江启臣过去担任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深知党与党团之间沟通不足,导致党团无法成为党的最佳攻击手,也难以培养出具战力的立委,常常沦为各说各话、互擦屁股还得共同承担。所以由民代掌握党的机器,重新开启党与立法院的合作模式,以民意作为论述,才能砲火一致对外。
国民党主席补选,诉求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彻底改革,二是世代交替。江启臣是在党败选后,首位站出来以辞去中常委展现改革决心的青壮派立委,他的参选,除了能集成青壮派成为最大共主外,也代表国民党一个世代的结束,对党内大老领导层构成挑战。
想维系国民党的政治生命,改革和培养年轻人绝对是当务之急。这个概念不仅韩国瑜在参选总统时数度提出,也呼应党内年轻人长期的心声,江启臣或许不是党员投票的最大公约数,却是带领国民党改革的最大共识。
来源:《联合报》
江启臣从辞职、提出改革到决定参选经过十天的思考,其中拜会朱立伦也让他数度考量“尊朱”而迟未表态。但碍于党员结构以及党内连署需要时间,在综合考量下,他必须大刀阔斧,在取得党内青壮派的支持后先行宣布参选,若拖到年后恐对他不利。
江启臣辞职中常委的动作意不在辞,而是直指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的中常会应该负最大的责任。不管是改革委员会或是集体领导的概念,都是为了突破由党内少数人决定党内多数人未来的既定规则,如此一来才能重新排列国民党的路线与权力结构,直捣源头由内而外的翻转。
就像江启臣所说的,党内即使意见不同也要互相扶持,拿出改变的勇气。拉皮对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已经不够了,得要都更才能重新入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