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强大起来的中国,将如何与世界相处?外界对这个重大问题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并且存在较为普遍的认知偏差,“中国威胁论”因此有了市场。当此之际,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三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过对无数次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社会形成了堪称根深蒂固的三大共识:第一,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二,大家一起发展,也就是互利共赢;第三,我不欺人,人不欺我,也就是永不称霸。这样的中国越强大,就越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大的正能量。
今天,这两个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首先,中国不再穷弱。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更是今非昔比。中国以超大体量走向富强,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第二,大家发现,中国并没有朝着西方模式转型,反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有了自己的发展逻辑,也就是外界常常会提到的中国模式。
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作为首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综合性政府白皮书,它围绕“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中国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发展起来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等问题,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的世界观、发展观、角色观,以增信释疑,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了解和理解。
这两点转变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成绩以及对促进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获得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认可与尊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从中国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启发,但有少部分西方国家的精英感到失望、失落和不满,因中国没按他们设想的走西方道路而失望,因中国实力快速提升而失落,因中国不惧压力据理力争而不满。
毕竟,西方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国强必霸”的现象,给世界留下的烙印太深了。要让外界真正相信西方的崛起逻辑不适用于中国,并非易事,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世界需要看中国怎么说,也要看中国怎么做。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真情告白和庄严承诺,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界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紧张与不适。
白皮书展现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心态和善意。中国在穷弱时打开国门搞建设,拥抱世界;中国在强大时更不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敏感狭隘。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中国与世界紧密融合与良性互动,才能成就彼此。
从改革开放开始,外界对中国有两个基本定位或者说判断。第一是,中国比较穷,比较弱。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如此。第二是中国正在转型。在不少人看来,所谓转型,是中国会从西方人眼中的共产党国家逐渐向西方模式转变,这颇有一种历史终结的意味。这两个判断逐渐成为外界一些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该怎么看待来自外部世界如此错综复杂的眼光呢?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已成长为一个巨人,但一些国家对中国会怎样使用手中强大的力量,心存疑虑。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应一概而论,将外界的疑虑、误解都视之为对中国的排斥和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