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7月,首个星期香港人已经历两次大游行。当中尤以七一游行后,大批示威者冲入立法会大楼大肆破坏一事,对香港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对当权者来说,几乎是将他们推入翻身无望的绝境。对向来厌恶暴力、一直奉和平理性非暴力为教条的港人来说,他们某程度上理解示威者对政府无视两次过百万人和平示威诉求的愤怒,相信示威者的行动,是为了香港未来福祉。这一役,政府输得彻彻底底。

特首林郑月娥与处理逃犯条例的官员不下台,一日政府拒绝独立调查警方处理示威者的手法,这场遍地开花的集体抗争,在未来一两个月也不会止息。这个政府还能苟延残存多久?

作者是资深传媒工作者

对政府迟迟拒绝正面回应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独立调查警方有否滥权等诉求,不少示威者愤怒极了。他们在立法会大楼毁坏多样设施及物品,破坏程度之大,已令立法会很可能在10月前也无法在大楼内召开会议。以内地(大陆)经常用“打砸抢烧”来形容暴徒的行为,当日示威者尚欠“抢烧”,但对向来以“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理念为主流的香港来说,当日示威者的破坏行为,本来足以令舆论逆转。

看过警方在七七九龙区游行的部署,看到警方一早便在游行终点的高铁站外设置大型水马,并派出大批警员在站外驻守;相比在七一当天,警方在立法会大楼里“玻璃内围”防守,眼巴巴看着在“玻璃外围”的示威者撞爆玻璃,到入夜更全面撤离立法会,任由大批示威者攻入,很难不令人有“请君入瓮”的联想。

相信令当权者大跌眼镜的是,经过立会大楼的破坏事件后,社会没有一面倒狠批示威者的做法,他们甚至“理解”示威者这种不恰当暴力行为背后的想法。相当部分的市民对所谓暴力行为的容忍底线,竟在这次暴力冲击后出现质变——他们的底线竟向后移。

作者:梁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