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大陆的兴起,政府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一味防堵,事实证明大陆市场是不可能被取代的。目前应先协助在大陆台商转型升级,过去台湾对于是否应挹注资源给海外,特別是大陆台商,有不少争议,而目前由于美中贸易战短期不易终止,大陆台商顿时成为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政策40年,使得中国大陆经济彻底脱胎换骨,全世界的经济势力重组,对台湾也产生重大影响。“出口创汇,招商引资”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的主轴,台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台湾把来料加工生产,替外国品牌代工的商业模式,成功扩大复制到中国大陆,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移转到工业部门,并使中国大陆迅速成为世界出口大国。

另外,随着中国大陆服务业市场开放,外国大企业进驻,服务业虽然具有重要文化内涵及地域特性,对于台湾企业充满机会,台商在大陆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在电子商务兴起及不断推陈出新的商业模式下,许多台商也面临经营瓶颈。

台商在中国大陆发展,虽然带动台湾经济成长,但也衍生一些问题。产业外移下,使得台湾产业空洞化,产生结构性失业;对中国大陆出口不断攀升,经济依赖度增加,引起不少疑虑。中国大陆用市场换技术的招商方式,两岸产业由互补转为竞争;人才资金大量西进,更阻碍台湾产业发展。

但是平心而论,引领台商移转生产制程或是回台投资只是因应美中贸易战的短期解方。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中国大陆的技术威胁,而非贸易。所以鼓励台商回台重点并不是带来多少投资,或是创造多少就业,政府应以更宏观的角度,确保台湾在技术上仍居於领先,在供应链上仍处于关键地位,并以台湾为营运的枢纽,才是务实的做法。

另外,台湾出口附加价值率不断下滑,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投入产出资料之计算,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比率,已由1990年代的约70%,下降至2010年代的55%,显示出台湾浅碟型的经济特质,此也与两岸长期所建立的分工模式有关。

经济日报社论

台湾经验在大陆发挥得淋漓尽致,巩固了台湾代工角色,成就了中国大陆世界工厂地位;台湾对大陆投资也带动对中国大陆出口,在代工制造外移后,台湾提供上游生产所需材料及零组件,形成两岸垂直分工。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重要出口市场,但事实上台湾真正依赖的是欧美品牌客户和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工。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大陆超日追美,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难想像仅广东一省的产值,就已超过俄罗斯,而且中国大陆经济仍不断成长,由量的增长到质的精进,产业水准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更是中国大陆跃升世界制造龙头的踏脚石,对各国形成重大威胁;未来有可能使两岸产业重新洗牌,形成新的竞争型态。

由于台湾一直将中国大陆视为海外加工基地,对于经营大陆内需市场相对生疏。中国大陆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市场逐步开放,竞争程度升高;再加上随着大陆经济成长,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环保标准更加严格,使台商经营倍感困难。特別是中国大陆推动产业升级,不再鼓励多属劳力密集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转而发展高科技产业,进行所谓“腾笼换鸟”政策,不少台湾企业是被汰换的一群。

1978年12月,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中伤痕累累,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准低落,人民生活贫困,复出的邓小平启动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反观台湾,正经历出口扩张政策成功,1979年新竹科学园区正式动工,准备进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