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支配零和游戏 体现霸权逐鹿思维

美国政府发表国家安全新政策(下称“新政策”),首次将“经济安全”划入国家安全,并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者,总统特朗普矢言以“美国优先”方针,处理国安问题。“新政策”将经济繁荣和权力浮沉,视为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霸权主义味道相当浓厚,亦显示美国无意放弃单边主义,所谓贯彻“美国优先”,就是确保美国继续称霸世界,压制中俄。国际社会进入竞争新时代诚然不假,惟没有必要以冷战思维看待,华府不顾后果对华出重招,随时可能引发中美贸易战,两败俱伤。

中国一直坚持,开放市场必须按照国情逐步施为,主张透过中美经济对话,解决分歧,然而种种迹象显示,华府似乎失去耐性。上月中国宣布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美方反应冷淡,认为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羽翼已丰,现在开放市场“太迟”,美国企业甜头有限。华府内部越来越多声音认为,沿用既有谈判策略,不能帮美国“扳回失地”,有需要采取激进手段。

特朗普上任前,曾多次指控中国在贸易及汇率方面佔美国便宜,到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之后,双方关系稍为缓和,上月特朗普访华,更盛赞习近平,甚至声称不能怪责中国佔美国便宜,然而事隔一个月,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安政策报告,对华态度却相当强硬,令人有山雨欲来之感。

近月美国传媒不断放风,华府正研究对中国采取多项“强制措施”,逼北京“彻底改变贸易手法”。美国针对中国钢铁业与知识产权的贸易调查报告即将出炉,据报华府官员还考虑援引一条冷战时代法律,假国家安全之名,阻止中国钢铝进口。然而中美经贸关系早已紧扣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旦美中爆发贸易战,美国经济也将付上沉重代价。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议员会否乐见特朗普拿美国经济作赌注,也是一个疑问。

21世纪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追求多元共治,合力解决气候变化一类国际问题,中方也经常强调,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没必要将双方关系视为零和游戏,可是华府“新政策”的思维,却是重新回到列强博弈争夺世界霸权的时代。“新政策”不再视气候变化为国家安全威胁,反而将“环境管理”归入“能源支配优势”(energy dominance)的章节,同时又强调核武的战略安全角色和震慑力,显示了华府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思路。

过去数十年,美国主张“华盛顿共识”,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落实贸易自由化,让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享尽好处。可是近10多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却出乎西方意料。中国加入世贸后,善用庞大经济规模和政策优势,化身世界工厂,成为全球化最大赢家,虽然美国亦得益不小,可是大多数的好处,都集中在一小撮有钱人手中,一般中产受惠有限。眼见中国有望10多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华府心有不甘,唯有想方设法施压,维护美国经济霸权利益。

贸易战山雨欲来 恶性竞争须避免

报告认为,美国身处一场全球经济军事霸权争逐之中,面对三大威胁:一是中俄等“修正主义大国”,二是朝鲜和伊朗等“流氓国家”,三是圣战组织ISIS一类“非国家威胁”。所谓“修正主义大国”,意思是“不安于分”,为求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意图“修正”现时以美国和西方利益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改变国际权力平衡。“新政策”认为中俄是最主要的挑战者,两国企图蚕食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挑战美国的权力和利益,具体操作手法,包括提升军事实力、制造“不自由不公平”的经贸环境,以及操纵资讯扩张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新政策”首次将“经济安全”放到美国国安战略的核心,将美国贸易不平衡这个成因复杂的现象,简化为部分国家处心积虑向美国发动“经济侵略”。虽然报告没有直接点名,然而矛头指向中国,仍然呼之欲出,包括指控中方贸易手法“不公平”,以及“窃取”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等。

过去20多年,华府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一直在“战略竞争者”和“战略伙伴”之间摇摆。克林顿时代,华府首次将中国列为“战略伙伴”,小布殊上台时改称“战略竞争者”,奥巴马上任后一度再用“战略伙伴”,惟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手”味道又渐渐盖过了“伙伴”。“竞争者”和“伙伴”,说到底不过是政治标签,华府忌惮中国崛起,担心世界霸主沦落,中美不可能没有竞争关系,可是中美合作也是现实需要,最重要是避免恶性竞争损害合作根基。华府国安新政策,提到不会再向“经济侵略”行为只眼开只眼闭,究竟“新政策”会否将中美推向贸易战边缘,还得视乎未来数月特朗普政府会否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