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一句谚语,直译成华文是“只工作不玩耍,聪明杰克也变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你可能认为你赢了,但孩子呢?与其‘炫耀’孩子上多少类增益课程,不如肯定孩子独有的强项和兴趣?当你爱孩子的一切,他就是赢家。”
再过一周,学校假期即将结束。孩子们是否已经充分休息?或者仍忙于课外作业、上补习班?家长不妨趁假期带孩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或免费参观博物馆,度过有意义的家庭时光。
教育部近年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旨在为学生打造多元升学途径,希望能减少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例如,从2021年起,小六会考将采取分级制,取代总积分。
“如果养儿育女是场比赛,谁是赢家呢?花最多钱买课外书的?购买最多历届考卷的?
其实,鞭策孩子追求卓越并没有错,希望孩子进入所谓的名校也不是不应该。但追求任何事物都要适可而止。若事与愿违,孩子无法进入心仪学校时,也不必像“世界末日”般,应以开放的态度面对。
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学生要学会放松,家长亦得学习吧。不过,以上这些道理对我这名“局外人”而言,看似不难办到,但对家长或许知易行难。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如何适度的放松也是人生的一门课。
身边就有朋友明明在求学时能轻松看待学习,但身为人母后,似乎也跟着“怕输”起来,想着如何申请当家长义工,希望提高为孩子报读心仪小学的机会。
教育部长王乙康本月初在大学先修班研讨会上也提醒学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懂得放松,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有足够韧性来面对挑战。
有时,听她提起在周末时忙着送年幼孩子上增益课,我不免觉得是否有必要。周末不该是花更多时间享天伦吗?不过,当看到身边其他家长都在为孩子安排各类活动,这多少会促使一些家长担忧,若不这么做,孩子将来会吃亏。毕竟,天下父母心,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点。
追求任何事物都要适可而止
最近,在教育部的面簿页看到这组针对家长的宣传图文,相信是希望家长懂得放松,适度地支持孩子,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与不健康的竞争。
因此,有人认为大环境和政策能对个人心态起着一定影响,要从教育政策改革着手,才能改变家长怕输的心理。不论是让校友和家长义工等有优先权的小一报名程序、直接收生计划,或是实行多年的小六会考,总会有人对此提出调整或废除的声音。
不过,措施的成效仍有待观察。要淡化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也非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