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收藏家是新加坡虚白斋的刘作筹(1911-1993),刘先生与我一样是潮州人,新加坡潮州人善收藏。刘作筹本身家境并不特别富裕,对书画的喜爱与鉴定,是父亲将他送到上海曁南大学后培养出来的。他习画老师是黄宾虹和谢公展,对他影响很大。刘作筹1949年到香港任四海通银行经理,那时期中国刚解放,很多文物流到香港,刘先生有很好的机缘收藏大批名作,而且是很有系统的收藏,特别是明清书画。他生前告诉我,曾跟新加坡博物馆谈过这批收藏,很可惜博物馆没要,这批珍藏现在10亿新元也买不到了。后来他转赠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在尖沙嘴成立艺术馆来收藏。
曾国和与刘益谦与王薇夫妇第一次见面,始于十年前香港的拍卖场。曾国和非常敬佩刘益谦,认为“再过百年也未必能多找一位像刘先生这样的藏家。”他印象中的王薇“特别文雅,有个性,收藏有系统”。夫妇俩2017年来新时,曾与曾国和相约欢聚。
曾国和(以下简称“曾”):论书画收藏最仰慕者,有两个人必须要提。第一个是中国近代史上“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1894-1968)。生于苏州的吴湖帆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其金石收藏近1500件,主要来自三大方面:其一是祖父吴大澂遗留的大批收藏;其二是夫人潘静淑的家藏,静淑的曾祖父潘世思是清朝道光的宰相,伯父潘祖荫又是工部尚书,文物收藏富敌一方,潘静淑过门嫁妆竟都是米芾、王蒙、欧阳询等国宝!其三是吴湖帆会画画,眼力很好,经常花大银子及拿自己的画去换好画收藏。著名的元朝黄公望《富贵山居图》被烧成两段,其中一段“剩山图”就是吴湖帆的。
21世纪时代精神轻物质重体验,越来越多人追求断舍离,推崇财富以外的精神宝藏。时代的品味也见于艺术收藏界,千金购藏的珍品透过私人美术馆展览,接受大众注目礼,填补公共美术馆遗珠之憾。曾国和计划在十年内筹建19及20世纪中国绘画美术馆,让更多人有系统地欣赏中华传统艺术,抢救文化鉴赏断层。王薇对中国“红色经典”情有独钟,希望和平环境成长的中国年轻一代欣赏到中国革命时代的优秀作品,学习历史,懂得感恩。
64岁的曾国和在经营新华美术中心时开始收藏,以画养画,花了12年整理、研究并出版《新加坡秋斋藏画》共九卷,是本地书画藏界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发行人何恭上认为,曾国和这数十年的坚持与蒐罗之路维艰,身处新加坡,“更难得的是那梳整汇齐之劳苦”,实乃“狮城之光”。刘益谦与王薇夫妇挚友、藏家叶茂中阅毕秋斋藏册的评价为一个字“服”,认为中国书画收藏史绕不开秋斋,“19、20世纪中国书画是百家争鸣的大时代。秋斋的收藏格局宏大,是用史学家的境界做收藏,体系的力量已完全呈现出来了。”
问:您们最仰慕从古至今哪一位艺术收藏家/家族?
曾:收藏二字,谈何容易;千古以来,艺术品的收藏如果没有财力,根本无法沾边,但我认为财力以外,卓越的藏家还须具备知识,有眼力,有魄力以及艺术修养。
王薇(以下简称“王”):财力是收藏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唯一一个方面,成体系的收藏更重要。“红色经典”是我的收藏重点,到目前有近300件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陈履生说我们是民营美术馆中收藏体量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弥补了国家收藏的不足”。2009年,我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非常轰动,引起很大反响。我认为,和平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不太懂得幸福来之不易,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很多孩子们心中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历史不该被遗忘,我希望这些作品能陪伴孩子们成长,给他们讲述那段艰苦岁月的往事,培养感恩之心。
当代艺术也是我一直关注与收藏的方面。我认为,当代艺术发展的空间很大,这和年轻一代迅速成长以及他们在经济上逐渐壮大有很大关系,我不仅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张恩利、周春芽、丁乙、余友涵等等,也收藏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如日本的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加藤泉、白发一雄、中西夏之,韩国的李禹焕、朴栖甫以及欧美战后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我收藏的原则是求精不求多,看准了的东西,会不惜代价,但艺术家未经用心表达的作品,再便宜我也不会买。
对谈录
问:历史上,艺术收藏是非富即贵的兴趣爱好,您们认为即使今天,是否还是如此?财力之外,收藏家还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秉持怎样的理念?
我跟刘先生很熟,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大批收藏要捐献出去,而不是留给子女?他直言:我的儿女保存这批文物是没问题的,但是再过一代后就没底了,没法控制这批东西的完整性了。对藏家来说,完整性是很重要的。我一直很敬佩刘先生为了传统文化的递传所作的无私捐献。
夫妇俩同龄为57岁,30多年来的收藏超过2000件,从中国古艺术跨到中国近现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亚洲近现代油画与当代艺术。他们的前瞻性也体现在2012年起,在上海与重庆创办龙美术馆两地三馆,与众分享馆藏。
中国书画百多年来流传到海外,新加坡第一代藏家全是移民,白手起家,靠与中国名书画家的情感纽带建立收藏。四大藏家(陈之初的香雪庄、刘作筹的虚白斋、杨启霖的袖海楼和黄曼士的百扇斋)中,艺评家杜南发认为,仅有刘作筹的虚白斋最有系统,专注于明清古书画,与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二代藏家秋斋主人曾国和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体系相互呼应,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书画近500年系统收藏,委实难得,乃双重佳话。
综述
收藏是人类心智中的松鼠本能,艺术的发展、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收藏。中国的艺术鉴藏历史过千年,中国人高超的艺术创作,与发达的鉴藏活动相生,又与国家社会的政经盛衰休戚相关。历代艺术鉴藏主体是帝王贵族、官宦豪门和文人雅士,明清以后,商品经济兴起,绅商富豪也加入。
众所周知,张大千(1899-1983)是蜚声中外的大画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19及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书画收藏家。尽管张大千的收藏条件,如家庭背景,远不如吴湖帆,但在鼎盛时期,张大千收藏石涛及八大二家竟多达500件。1945年,末代皇帝逃出清宫外流的画中,有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此图是南唐皇帝探听臣子的生活与结交的朋友,派画家去观察后画出来的。这幅国宝级的名作后来流到画商手上,要价黄金500两,张大千获知后,尽管已谈妥要买大房子,最后毅然决定弃房买画。他认为房子以后可以再买,但国宝一旦错失,可能永不复返。这种魄力与情操,不是一般藏家能具备的。张大千移民巴西之前,将这国宝半卖半送给中国政府,《夜宴图》现藏在北京故宫。
新加坡收藏家曾国和与中国收藏家王薇相识于十年前香港艺术品拍卖场,都是艺术收藏界的名家。曾国和用12年整理、研究个人收藏的中国书画,出版《新加坡秋斋藏画》九卷,具备史家视野,格局宏大。王薇与先生刘益谦创办龙美术馆,展现中国当代杰出企业家的雄厚财力与文化品味及社会回馈,建筑国际文化交流桥梁的不凡气魄。
艺术收藏是非一般的玩物恋物。受世人敬仰的传奇艺术收藏家,兼具财力、眼力、魄力,透过建立完整收藏体系,保存艺术家才华的结晶,梳理作品时代精神与前人神交,并为后人保管文化资产,促进历史文化与美学修养的隔代交流。
每逢政经繁荣,便是艺术鉴藏活跃发展的美好年代。把握中国经济开放的历史契机,驾过德士,靠投资股票、房地产和药品起家,中国知名的大收藏家夫妇刘益谦(新理益集团、天茂实业集团董事长)与王薇,最受瞩目的是创纪录的高拍价,不少国宝级艺术品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王羲之《平安帖》、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以超过亿元人民币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