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和事件为主线,穿插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评析,讲述了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到2005年(新加坡独立40周年)间的新加坡历史,对其起源、早期发展和此后独立、经济腾飞、新老领导层交替、遭遇金融危机等各个阶段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译者:陈新才、张清江
作者提出的论证之一是,不论是在新加坡河或福康宁山上出土的13世纪文物,都显示出手工制品来源的丰富,远胜过14世纪。足见13世纪的新加坡(淡马锡)已是个贸易港口。15世纪之后,淡马锡的命运随着马六甲海港的崛起和葡萄牙人的入侵而变得暗淡。
《新加坡历史原貌 : 1275-1971年》
已故作者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所著的《新加坡史》原以英文出版,已经修订过两次,目前大家可以选读的是第三版。
出版:亚太图书
1819年,莱佛士为扩展东印度公司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通道,选定了新加坡,并于1819年1月29日第一次在新加坡河口附近登岸。在1819年之后的新加坡历史,人们的焦点多数是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而岛上的军事和地缘战略方面的发展,却较少受到学术界注意,因此本书其余各章,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相对被忽略的领域。
当代许多研究都聚焦在新加坡从一个发展中地区到一个发达国家的成功转型历史阶段。不过,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对更久远的年代,新加坡过往的各个方面都有越来越大的兴趣。因此,当本书第一版(A History of Singapore, 1819-1975)在1977年出版时,立刻获得了学界认可。
作者: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Turnbull Constance Mary)
这本书集合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四位历史学者的心血。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作者,在研究英、美、澳、新、印度五国的档案与文献后写成,范围横跨1275到1971年,将近7个世纪。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新加坡史,1819-2005》
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作者补充叙述到20世纪80年代末。到了第三版《新加坡史,1819-2005》,作者在结合新史料和包括社会、文化在内的新学界研究成果之后,对过去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补充了90年代到新加坡迈入21世纪,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作者:章明舜、约翰·N.米克西奇(John N. Miksic)、马尔科姆·H.默费特(Malcolm H. Murfett)、布赖恩·P. 法雷尔(Brian P. Farrell)
译者:欧阳敏
一直以来,许多人误以为莱佛士是第一个发现新加坡的人。但本书还原真相,指出新加坡绝不是一个无人留意、只受到少数原住民和零星华裔移民注意,在莱佛士登陆后才变得重要的小岛。早在1819年莱佛士踏上新加坡河的几百年前,新加坡就已经被认定为一个航海要地。
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是英国学者,伦敦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期专注于对新加坡历史的研究。她早在1952年就来到东南亚,在马来亚的政府机构做公务员;1955—1971年间,她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教授历史;后来转到香港大学任历史学教授、历史系系主任。退休后直至去世,她一直任新加坡人文研究所荣誉教授,以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本书独特之处,是提出许多史实,揭穿了新加坡历史过去积累下来,很多人以为是事实的谬论,从而尝试还原新加坡的真正历史。其中最有趣的是对“莱佛士发现新加坡”这根深蒂固的说法,提出的一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