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规则多少有些晦涩难懂,对抗项目中选手得分既有加分也有扣分,例如两名选手战成2比1,一个回合之后常常就变成了0比3,分数为何能如此变化对于外行来说实在难以捉摸明白,多少也影响了门外汉对于这一运动的接纳程度。
艺术项目则更加优雅,而且看似是单人在场上表演,其实分不开队友的帮助。马来武术艺术赛并不像太极拳赛那样会有场外配音,全靠队友在场外的呼喊进行“人工配音”。在队友喊出的“嗨!”“呀!”声中,选手在场上做出一个个或优雅、或充满力量感的动作,赢取分数。
如果能像沙阿拉丁所说,引入电子计分系统,并且能让更多人看懂比赛,马来武术有朝一日向跆拳道那样走入奥运舞台,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华文报体育记者,之前接触马来武术的机会不多。这两天采访多少是带着等待金牌的功利目的而来,但也有不少收获,感受到了这项运动魅力。
不过,正如新加坡马来武术总会总裁沙阿拉丁赛后的眼泪所说明的,这项运动还有太多局限。对抗项目的打分系统缺少高科技辅助,踢中、打中对手后能否得分,能得多少分全靠裁判定夺。即便是裁判完全公正,也无法避免争议。更何况裁判是否公正,本身已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与太极拳、南拳等中华武术比赛招式繁多,各种腾空动作层出不穷相比,马来武术无论是对抗项目还是艺术项目,招式都要简练得多。
不得不说,马来武术赛还是非常有看头的,同时,场外气氛也丝毫不差。观众们没有一个坐在座位上看比赛,全都站在座位上,生怕错过选手的任何一个动作。在观众的呐喊声中,对抗项目决出一个个冠军。
对抗项目给人的感受最为独特,选手们只是在场上优雅地游走,很少出招,只是不断地利用手指的颤动,肩部的耸动去试探对方,寻找机会突然倒地使出剪刀脚,争取将对方掀翻在地,以赢得更多分数。运动员在试探阶段往往带着颇具神秘感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