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指出,“明日大屿”出台以来社会议论纷纷,其中不少是立场先行及情绪化的口号,甚至流于煽动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我们不得不站出来,说明‘明日大屿’不但是可负担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资”。
公民党会在今天立法会开始辩论的《施政报告》“致谢议案”投下反对票。
联署质疑,外界批评人工岛是“倒钱落海”,忽视土地是香港最宝贵的资产,政府可通过卖地回收成本。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家麒指出,调查结果反映大部分港人认为应先善用现有土地资源才决定填海。
该党昨天公布调查的结果,显示有45%受访者表示十分同意政府应先善用现有土地资源,包括粉岭高尔夫球场土地、闲置官地及棕地等,才决定大规模填海。
联署指出,按发展局的初步估计,人工岛填海的成本每平方英尺为1300元(港元,下同,228新元)至1500元。若港府要收回新界棕地或农地发展新市镇,按政府最新的收购价,每平方英尺达1350元,还需要为农作物和其他损失多付25%补贴,合计近1700元,比填海的成本更高。
其中第一阶段1000公顷的交椅洲填海,将提供400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楼面,保守估计商业土地收入约3600亿元;两阶段1700公顷填海最多兴建40万个住宅单位,保守估计私人住宅土地收入约4800亿元。两个项目的卖地收入合计为8400亿元。
38位经济学者认为,人工岛单计算卖地已可回本,还未计算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税收及其他社会效益。工程费用可以摊分二三十年进行,每年不过数百亿元;以香港政府的财力,应付计划可说是绰绰有余,就算出现一定超支,也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保持香港公共财政的稳健。
上述学者包括: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科技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雷鼎鸣、岭南大学校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郑国汉、珠海学院商学院院长何泺生,以及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等。
调查也询问市民是否担心“明日大屿”工程将耗尽政府财政储备,表示十分担心的有43%,表示担心的有15%,表示不担心及十分不担心则分别有26%及12%。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上月提出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计划,在社会上引起争议。香港38名经济学者昨天罕有地发表联署,支持当局的方案。
一早表明反对“明日大屿”计划的泛民政党公民党,在10月至11月以电话形式访问了约3200名市民。